托身 [tuō shēn]
1. 寄身;安身。
3. 犹托生。
托身 引证解释
⒈ 寄身;安身。
引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⒉ 犹托生。参见“托生”。
引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一个姓 张。”
国语词典
托身 [tuō shēn]
⒈ 寄身。
引宋·孔平仲〈西行〉:「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近寄身
托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假形释义:托身;化身。
- 2.
凭社释义: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庙,人无奈其何。后用以比喻仗势作恶。
- 3.
列刹释义:⒈众寺院。⒉谓托身寺刹。
- 4.
华轩释义:⒈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唐 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⒉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左思<咏史>》:“金 张 服貂冕,许 史 乘华轩。”宋 叶适《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清 金人瑞《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 5.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6.
寄栖释义:暂时托身。
- 7.
寄臣释义:托身他国之臣。
- 8.
寄足释义:立足,落脚。 引申为托身、存身。
- 9.
寄身释义:犹托身。
- 10.
庇托释义:犹寄托。指托身。
- 11.
庇讬释义:犹寄托。指托身。
- 12.
托体释义:⒈犹委身。委托身体。⒉犹出身。⒊谓一切行动所依靠的根本。
- 13.
托身释义:寄身:托身之处。
- 14.
托躯释义:托身。
- 15.
托避释义:托身规避。
- 16.
投托释义:⒈亦作“投託”。投靠托身。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可怜自家母子孤孀,投托解元子箇。”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扬州奴 到街市上投託相识去了。”《三国演义》第三五回:“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⒉投胎托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等与诸郎君原无前缘,故此前来告别,往某县某村 王 姓某者投托。”
- 17.
枝栖释义:《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后因以“枝栖”喻托身之地。
- 18.
讬交释义:谓托身于友;结交。 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託交从 剧孟,买醉入 新丰。”元 戴表元《感物》诗之二:“託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明 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三:“古之善医以济物为心者,虽道路暂遇之人犹为诊治,况辱託交甚久如区区兄弟者,而可拒而不赴乎?”
- 19.
讬伏释义:托身隐伏。
- 20.
讬躯释义: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