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pǔ,(1)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组词】:年谱。家谱。食谱。菜谱。谱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2)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组词】:歌谱。乐(yuè)谱。棋谱。画谱。谱号。谱表。(3) 编写歌谱。【组词】:谱曲。谱写。谱制。
1. 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吴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⒈ 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 吴 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引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鐃鈸、号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种,遂以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为谱。七字乃吴语状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