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定论 定论的意思
dìnglùn

定论

简体定论
繁体定論
拼音dìng lùn
注音ㄉ一ㄥˋ ㄌ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基本含义

确定事物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定论的意思

定论 [dìng lùn]

1. 确定的论断或成熟的见解;做出确定的论断。

[final conclusion; the last word;]

定论 引证解释

⒈ 确定的原则,论断。

《荀子·王制》:“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於家而取赏於朝也,为不善於幽而蒙刑於显也。夫是之谓定论。”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凡人情之所安而有节者,举皆礼也,则是礼未始有定论也,然而不可以出於人情之所不安,则亦未始无定论也。执其无定以为定论,则涂之人皆可以为礼。”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文章绳尺,自有定论,未容以辈行先后望风轻訾。”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无定质,则此是彼非并育而不相害;无定论,则是此非彼亦并行而不相悖矣。”
何其芳 《<工人歌谣选>序》:“可惜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已有定论。”

⒉ 作结论;作决定。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王制》又云: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论,言各置其所长也,论定然后官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婚娶之礼……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各以色綵衬盘,安定帖送过,方为定论。”


国语词典

定论 [dìng lùn]

⒈ 确切不变的论断。

《荀子·王制》:「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这个朝野自有定论,老先生也不必过谦了。」

异论


定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外表释义:表面:这架机器不但构造精密,外表也很美观。
    • 2.
      结论释义:⒈指推理中由已知判断所推出的那个新判断。也就是推出的结果。参见〔推理〕⒉对人或事所下的论断。

定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匮释义:谓匮乏时取以代用。《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备之不可以已也。”孔颖达 疏:“蒯与菅连,亦菅之类……并可代丝麻之乏,故云无弃也。”宋 刘攽《知襄州谢上表》:“绍庭之初,方勤心於陟降;思皇之际,亦代匱於细微。”宋 陈善《扪虱新话·天下无定境亦无定论》:“此心在焉,则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是未尝有正色也。”
    • 2.
      倚衡释义:⒈靠在车前横木上。 《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明 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 如淳 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
    • 3.
      僞孔传释义:《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 4.
      僞作释义:⒈假造。《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⒉指托名假造的作品。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关子明《易传》”:“隋 唐《志》皆不録,或云 阮逸 伪作也。”清 方苞《辨<明堂位>》:“歆 既伪作《明堂记》,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瞿蜕园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凡例》:“集中所收伪作,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编次,存诗校而不加注。”
    • 5.
      史案释义:⒈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 ⒉历史定论。
    • 6.
      女真文释义:女真 族创制的文字。 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 完颜希尹 与 叶鲁 奉 金太祖 命制造,天辅 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 熙宗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 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 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 7.
      定理释义:在数学中通过 一定论据而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
    • 8.
      定论释义:确定的论断:此事已有定论。
    • 9.
      寄论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 10.
      平调曲释义:⒈乐府《相和歌》的一部。 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⒉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 11.
      成案释义:⒈已处理的案卷。唐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平立睨丞白:‘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奉圣旨:刘若愚 已有成案,不必再讯。”⒉旧例。明 刘基《书<苏伯脩御史断狱记>后》:“断大狱必视成案,苟无其隙,不得而更焉。”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三》:“以 道光 六年成案计之,但动漕项正帑,已足办公。”⒊犹定论。明 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喆之屈笔,闻者颐解;反先代之成案,令人心服。”郭沫若《我怎么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
    • 12.
      成论释义:定论。
    • 13.
      扑挑释义:古代西域国名。其地望与对音所说不一,尚无定论。
    • 14.
      指迷释义:犹解惑。谓指点使不迷惑。宋 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是编特为之指迷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朱笠亭说诗》:“弁言一则,尤足为后学指迷。”
    • 15.
      数学混沌释义:决定论系统所表现的随机行为总称。
    • 16.
      斑瑕释义:斑点与瑕疵。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附《朱子晚年定论序》:“间尝以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立异好奇。虽每痛反深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復可疑。”
    • 17.
      注述释义:⒈犹注释。为古籍作解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诸注述者咸言 曲沃 在北,此非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卢白头 ﹞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⒉注释和著述。明 钱德洪《<朱子晚年定论>序》:“朱子 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微,乃大悔中年註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
    • 18.
      直接证明释义:“间接证明”的对称。直接用论据断定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
    • 19.
      结案陈词释义:表示对某一件事情进行总结。多指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后作出定论。
    • 20.
      翻録释义:⒈转相抄写。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众皆惮於翻録,乃谋而寿诸梓。”⒉从原录音带或录相带等转录。

定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匮释义:谓匮乏时取以代用。《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备之不可以已也。”孔颖达 疏:“蒯与菅连,亦菅之类……并可代丝麻之乏,故云无弃也。”宋 刘攽《知襄州谢上表》:“绍庭之初,方勤心於陟降;思皇之际,亦代匱於细微。”宋 陈善《扪虱新话·天下无定境亦无定论》:“此心在焉,则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是未尝有正色也。”
    • 2.
      倚衡释义:⒈靠在车前横木上。 《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明 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 如淳 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
    • 3.
      僞孔传释义:《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 4.
      僞作释义:⒈假造。《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⒉指托名假造的作品。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关子明《易传》”:“隋 唐《志》皆不録,或云 阮逸 伪作也。”清 方苞《辨<明堂位>》:“歆 既伪作《明堂记》,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瞿蜕园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凡例》:“集中所收伪作,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编次,存诗校而不加注。”
    • 5.
      史案释义:⒈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 ⒉历史定论。
    • 6.
      女真文释义:女真 族创制的文字。 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 完颜希尹 与 叶鲁 奉 金太祖 命制造,天辅 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 熙宗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 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 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 7.
      定理释义:在数学中通过 一定论据而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
    • 8.
      定论释义:确定的论断:此事已有定论。
    • 9.
      寄论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 10.
      平调曲释义:⒈乐府《相和歌》的一部。 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⒉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 11.
      成案释义:⒈已处理的案卷。唐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平立睨丞白:‘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奉圣旨:刘若愚 已有成案,不必再讯。”⒉旧例。明 刘基《书<苏伯脩御史断狱记>后》:“断大狱必视成案,苟无其隙,不得而更焉。”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三》:“以 道光 六年成案计之,但动漕项正帑,已足办公。”⒊犹定论。明 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喆之屈笔,闻者颐解;反先代之成案,令人心服。”郭沫若《我怎么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
    • 12.
      成论释义:定论。
    • 13.
      扑挑释义:古代西域国名。其地望与对音所说不一,尚无定论。
    • 14.
      指迷释义:犹解惑。谓指点使不迷惑。宋 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是编特为之指迷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朱笠亭说诗》:“弁言一则,尤足为后学指迷。”
    • 15.
      数学混沌释义:决定论系统所表现的随机行为总称。
    • 16.
      斑瑕释义:斑点与瑕疵。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附《朱子晚年定论序》:“间尝以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立异好奇。虽每痛反深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復可疑。”
    • 17.
      注述释义:⒈犹注释。为古籍作解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诸注述者咸言 曲沃 在北,此非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卢白头 ﹞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⒉注释和著述。明 钱德洪《<朱子晚年定论>序》:“朱子 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微,乃大悔中年註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
    • 18.
      直接证明释义:“间接证明”的对称。直接用论据断定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
    • 19.
      结案陈词释义:表示对某一件事情进行总结。多指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后作出定论。
    • 20.
      翻録释义:⒈转相抄写。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众皆惮於翻録,乃谋而寿诸梓。”⒉从原录音带或录相带等转录。

定论造句

1.盖棺定论,他是个功过参半的人。

2.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话政党,至今尚无定论

3.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4.盖棺论定,也不尽然;有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

5.这场打了二十年的笔墨官司,至今仍无定论

6.现在就对他下定论,那是不合适的。

7.直以来,众说纷纭话政党,至今尚无定论

8.九,别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无比重要。你所看到听到的可能只是一面,为这个失去可能的朋友,很不值。

9.这种女孩要么记性好,要么是关心你,在意你的一举一动,你应该和她多交流,也便于下定论

10.地狱的事情人不能给下定论,因为那是真主在后世里面清算的事情,任何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其他的人的归宿。

定论(dingl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定论是什么意思 定论读音 怎么读 定论,拼音是dìng lùn,定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定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