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选调 选调的意思
xuǎndiào

选调

简体选调
繁体選調
拼音xuǎn diào
注音ㄒㄩㄢˇ ㄉ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ǎn,

diào tiáo zhōu, ◎ 朝,早晨。【例句】:《广韵·平尤》:“调,朝也。”

基本含义

指选拔调派人才,根据其能力和条件进行合理的安排。

选调的意思

选调 [xuǎn diào]

1. 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3. 选拔抽调。

选调 引证解释

⒈ 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居业 ﹞滞选调三十餘年,年六十餘,始转京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孝宗 时,有 王过 者, 蜀 人,著雋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詔除翰林院编修。”

⒉ 选拔抽调。

《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


国语词典

选调 [xuǎn diào]

⒈ 选拔调动。

如:「新成立的专案小组,将从本单位选调人才。」


选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2.
      杂调释义:⒈古时赋税制度,常规户调外之加征,谓之“杂调”。 《南史·范云传》:“初,零陵 旧政,公田奉米之外,别杂调四千石。及 云 至郡,止其半,百姓悦之。”《北史·魏纪二·文成帝》:“比年以来,杂调减省,而所在州郡咸有逋悬,非在职之官绥导失所,贪秽过度,谁使之然?”⒉谓非按常规选调。《文选·范晔<宦者传论>》:“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復杂调他士。”李善 注引 如淳《汉书注》:“调,选也。”
    • 3.
      淹抑释义:埋没压抑。宋 岳珂《桯史·选人戏语》:“遂相与嘆咤,以选调为淹抑。”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下》:“且士之进退自有命存,纵其淹抑终身,亦当委顺。”明 归有光《赠戚汝积分教大梁序》:“以余之无似不足为道,而 汝积 抱有用之才,淹抑至此。”清 王士禛《居易录》卷下:“明年会试,应将 云南、四川 各加中二名,广西、贵州 各加中一名,庶人材不致淹抑。”
    • 4.
      积滞释义:⒈积聚滞留。 《隋书·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覈异同,积滞羣疑,涣然冰释。”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榷盐书》:“淮 浙 官盐本轻而利重,虽有积滞,官未病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灰尘积滞扶梯,电灯有些破毁的,空空的一大间,疏疏朗朗排着几张极华美的锦椅。”⒉停滞;迟滞。宋 欧阳修《论史馆日历状》:“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详於见闻者,又以追修积滞,不暇及之。”明 唐顺之《廷试策》:“因选调积滞,设法疏通之,輒凭巡按考语,不復稽其实迹,録其罪状。”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故常有
    • 5.
      简调释义:简选调用。
    • 6.
      调官释义:选调官职。
    • 7.
      谪调释义:指古代官吏的贬谪与选调。
    • 8.
      选拨释义:挑选调拨。
    • 9.
      选调释义:选拔调动:国家队队员是从各省市队选调来的。
    • 10.
      铨试格释义:铨试的规章制度。《宋史·选举志四》:“绍圣 初,改定銓试格,凡摄官初归选,散官、权官归司,若新赐第,皆免试。”亦省作“銓格”。《宋史·选举志四》:“进士中銓格者,每二百人,得优恩不过五七人,又或闕上等不取。”《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宗道 在选调久,患銓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姦状,於是多所釐正。”

选调(xuand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选调是什么意思 选调读音 怎么读 选调,拼音是xuǎn diào,选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选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