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夷 [běi yí]
1.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北夷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引《史记·天官书》:“故北夷之气如羣畜穹閭,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
《旧唐书·东夷传·高丽》:“秦王 神武,所向无敌,遂平天下,南面为帝,北夷请服,西戎献款。”
北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佅僸释义:《文选·班固〈东都赋〉》:“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李善 注引《孝经钩命决》:“东夷之乐曰佅,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林离,北夷之乐曰僸。”后因以“佅僸”泛指我国古代北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
- 2.
包戈释义:把武器裹扎起来。 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宋 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宋 司马光《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 3.
师旅释义:⒈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 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国家有事东郊,徵 涇原 师旅,衔命赴难。”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⒉指战事。《汉书·昭帝纪赞》:“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魏书·安丰王延明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唐 陆贽《奉天请罢
- 4.
息慎释义:⒈古代我国东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即 肃慎。《竹书纪年》卷上:“二十五年,息慎 氏来朝,贡弓矢。”《史记·五帝本纪》:“北 山戎、发、息慎、东 长、岛夷。”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息慎,或谓之 肃慎,东北夷。”⒉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名。八陵之一。《尔雅·释地》:“南陵 息慎。”
- 5.
望夷释义:秦 代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泾阳县 东南,因东北临 泾水 以望北夷,故名。
- 6.
株离释义:⒈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汉 郑玄 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一说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乐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 大夏”汉 何休 注:“四夷之乐,大德广及之也。东夷之乐曰株离,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昩。”⒉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阳伯 之乐,舞《株离》。”郑玄 注:“《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
- 7.
橐离释义:橐离大约住在今嫩江、松花江合流处以北的松嫩平原,是秽貊族迁居东北地区最北的一支,被称为为北夷。
- 8.
独鹿释义:⒈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⒉旋风。⒊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 9.
豪大释义:⒈主帅。古代部落的首领。《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 段辽 以其弟 兰 既败,不敢復战,帅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弃 令支 ,奔 密云山 。” 胡三省 注:“豪大,犹言豪帅也。是时东北夷率谓主帅为大,部帅曰部大,城主曰城大是也。”⒉犹浩大。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洛阳桥》:“伐石跨溪而桥,知潮力豪大,徒柱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