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鞶带 鞶带的意思
pándài

鞶带

简体鞶带
繁体鞶帶
拼音pán dài
注音ㄆㄢˊ ㄉ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n,(1) 古人佩玉的皮带。【例句】:“鞶厉游缨”。(2) 小囊,小荷包。【例句】:“男鞶,革;女鞶,丝。”(3) 马腹大带。(4) 车轴上系靷的皮环。

dài,(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组词】:带子。皮带。领带。一衣带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组词】:带钢。带鱼。声带。(3) 车轮胎。【组词】:车带。外带。(4) 区域。【组词】:地带。温带。(5) 佩戴,披挂。【组词】:带孝。带剑。(6) 随身拿着。【组词】:携带。带挈。带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组词】:连带。带职。带累(lěi )(连累)。话中带刺。(8) 含有,呈现。【组词】:带电。带伤。(9) 率领,引导。【组词】:带领。带头。带动。以点带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组词】:白带。

鞶带的意思

鞶带 [pán dài]

1. 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


鞶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帨鞶释义:佩巾与鞶带。
    • 2.
      褫带释义:⒈解下鞶带。谓辞官。⒉解开衣带。谓脱衣安睡。⒊表示闲适、欢快。
    • 3.
      襘结释义:指带结。语本《左传·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带有结。”清 恽敬《说钩》:“古者大带以襘结,鞶带以鉤。”
    • 4.
      革带释义:皮做的束衣带。 《礼记·玉藻》:“肩革带,博二寸。”郑玄 注:“凡佩繫於革带。”《晋书·舆服志》:“革带,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共有囊綬,则以缀於革带。”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锈澁。”参见“鞶带”。
    • 5.
      鞶鉴释义:⒈古代用铜镜作装饰的革带。《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杜预 注:“鞶,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 羌胡 犹然。古之遗服。”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佩以琼琚,带以鞶鑑。”⒉引申为明显。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及 崔 胡 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鑑可徵。”詹鍈 义证:“范 注:‘鞶鑑有徵,犹言明而有徵。’‘鞶带’,束衣的革带。《斟詮》:‘古亦书箴词於其上,以为鑑戒。’”
    • 6.
      黄裳释义:⒈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⒉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鞶带(pand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鞶带是什么意思 鞶带读音 怎么读 鞶带,拼音是pán dài,鞶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鞶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