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服 [wú fú]
1. 没有衣穿。
3. 古丧制指五服之外无服丧关系称“无服”。
无服 引证解释
⒈ 没有衣穿。
引《诗·卫风·有狐》:“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毛 传:“言无室家,若人无衣服。”
⒉ 古丧制指五服之外无服丧关系称“无服”。
引《礼记·丧服小记》:“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无服也者,丧者不祭故也。”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寳月大师 惟简,字 宗可,姓 苏氏,眉山 人,於予为无服兄。”
无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无释义:⒈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⒉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 2.
下殇释义:人年龄在八至十一岁间死为下殇。《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丧。”《宋书·礼志二》:“今璽策咸秩,是成人之礼;羣后临哀,非下殤之制。”唐 韩愈《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小功服最多,亲则叔父之下殤,与适孙之下殤,与昆弟之下殤。”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下殤用棺衣,自 史佚 始也。”
- 3.
中殇释义:古谓十二至十五岁死亡为“中殇”。 未成年而死叫殇。《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殤。”《礼记·檀弓上》:“﹝ 周 人﹞以 夏后氏 之堲周葬中殤、下殤。”陆德明 释文:“十二至十五为中殤。”
- 4.
无服之丧释义:指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 5.
无服释义:⒈没有衣穿。⒉古丧制指五服之外无服丧关系称“无服”。
- 6.
椎髻释义:亦作“椎结”。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程郑,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俱居 临邛。”《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郭沫若《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唐 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桂林 地险通椎髻,阳朔
- 7.
洒线释义:⒈绣花。明 吴应箕《留都见闻录》:“万历 末,南京 伎女服洒线,民间无服之者。戊午则伎女服大红縐纱夹衣,未踰年而民间皆洒线,皆大红矣。”⒉指绣花衣服。《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 顾 家的洒线是如今的时兴,每套比寻常的洒线衣服贵着二两多银哩。”
- 8.
长殇释义:古代丧礼,十六岁至十九岁死亡为“长殤”。《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