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期亲 期亲的意思
qīn

期亲

简体期亲
繁体期親
拼音qī qīn
注音ㄑㄧ ㄑㄧ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 jī,(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组词】:定期。限期。期限。学期。(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组词】:第五期。(3) 盼望,希望。【组词】:期望。期冀。期盼。期待。(4) 限度。【例句】:“征敛无期求索无度”。(5) 必,决定。【例句】:“期死,非勇也”。(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 一周年,一整月。【组词】: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qīn qìng,(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基本含义

期待亲近、盼望团聚

期亲的意思

期亲 [qī qīn]

1. 亦作“朞亲”。

3. 服丧一年的亲属。

期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

《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元 李五 《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期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格释义: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 2.
      先朝释义:⒈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清 顾炎武《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王溥,以收桑榆之效。”⒉指先帝。《南史·袁粲传》:“武帝 詔曰:‘袁粲、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
    • 3.
      尊属释义:辈分高的亲属。《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三年》:“红阳侯 王立,莽 之尊属。”胡三省 注:“立,莽 叔父也。”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义之。”清 方苞《与陈密旃书》:“其不为民所赖者,虽吾近亲尊属,必斥而去之。”
    • 4.
      期亲释义: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元 李五《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 5.
      期属释义:亦作“朞属”。犹期亲。南朝 梁 沉约《与徐勉书》:“吾弱年孤苦,傍无朞属。”
    • 6.
      留养释义:指对亲老丁单的死犯、流放犯,有留下养亲的宽缓条例,称留养。例始于 北魏 太和 年间,清 时仍沿用。清 袁枚《随园随笔·原始》:“留养始于 北魏 太和 十二年詔:罪人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

期亲(qiq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期亲是什么意思 期亲读音 怎么读 期亲,拼音是qī qīn,期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期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