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用 引用的意思
yǐnyòng

引用

简体引用
繁体
拼音yǐn yòng
注音ㄧㄣˇ ㄩ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yòng,(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组词】:使用。用心。用兵。用武。(2) 可供使用的。【组词】:用品。用具。(3) 进饭食的婉辞。【组词】:用饭。(4) 花费的钱财。【组词】:费用。用项。用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组词】:功用。有用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组词】:不用多说。(7) 因此。【组词】:用此。

基本含义

引用是指在文章、演讲或讨论中使用他人的话语或观点。

引用的意思

引用 [yǐn yòng]

1. 说话或写文章时用别人作品中的词句。

从那首诗里引用一个警句。

[ quote; cite; ]

2. 引荐任用。

引用天下名士。

[ recommend; ]

引用 引证解释

⒈ 引荐任用。

《后汉书·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往者 武后 朝,引用多宠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喜朋党》:“故所引用者,急功近名之士,其迂缓愚诞,皆置诸閒曹冷局。”

⒉ 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词作为根据。

唐 柳宗元 《辩<鹖冠子>》:“唯 谊 所引用为美,餘无可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艾青 《诗选自序》四:“我在文章中引用…… 李白 的两句话。”


国语词典

引用 [yǐn yòng]

⒈ 任用。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话说宋朝失政,国丧家亡,祸根起于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党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⒉ 言论及文章中援用古书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语等等,称为「引用」。是一种诉之于权威或诉之于大众的修辞法。


引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援用释义:⒈引用:援用成例。⒉引荐任用:援用亲信。

引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瓢饮释义:仅仅喝一瓢水。该意象常被古人引用,比如:“比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主要形容生活的简陋环境,也有一种来自于微薄的满足感的意思。
    • 2.
      书证释义:⒈以文字、符号、图形等书面形式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 如合同、遗嘱、加工合同所附的图纸等。⒉字典、词典以及其他著作或注释中引用的有明确出处的书面例证。
    • 3.
      乱体释义:指在文章结尾引用《诗经》语句总括全篇要旨的体例。
    • 4.
      事类释义:⒈事情的类似性;同类之事。 ⒉指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类比事理。
    • 5.
      云云释义: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 6.
      五荤三厌释义: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外来宗教引用。五荤: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
    • 7.
      以文乱法释义: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8.
      以法为教释义: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9.
      伐山语释义: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
    • 10.
      传奉官释义: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太监 梁芳 进淫巧以荡上心,收买奇玩,引用方术,以録呈异书为名,夤缘传旨与官,已官者輒加超擢,不择儒吏兵民工贾囚奴,至有脱白除太常卿者,名曰传奉官。”参见“ 传奉 ”。
    • 11.
      低装释义:常作形容词,低装最初仅被引用为指机器、设备、建筑等硬件设施的安装配置较之低级,亦泛指行为人的行为模式笨拙而低劣,一眼就被看出目的性的丑陋和破绽;也作名词,指行事的行为方式笨拙而低劣的人。
    • 12.
      使事释义:诗文中引用典故。
    • 13.
      借语释义:为了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借用非汉语普通话词(汉语方言词、外族语词等),引用原义或运用双关语义来显示语词的意义。
    • 14.
      入室操戈释义: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15.
      典故释义:诗词或文章等 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 16.
      前例可援释义:即有以前的例子可以引用来证明某件事情。
    • 17.
      升引释义:⒈提拔;引用。《宋书·雷次宗传》:“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南史·张裕传》:“建元 元年,中詔序朝臣,欲以右僕射拟 岱。褚彦回 谓得此过优,若别有忠诚,特宜升引者,别是一理。”⒉登上。《红楼梦》第八五回:“幸亏 观音 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⒊逐渐升高延伸。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之五:“一道石级向上升引,可以从柳荫隙缝之中,窥见一个小小村落的房屋。”
    • 18.
      博证释义:广泛地引用证据。
    • 19.
      原文释义:⒈翻译时所根据的词句或文章:译笔能表达出原文精神。⒉征引或转写所依据的文字: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抄完之后要跟原文校对一下。
    • 20.
      参考资料释义:参考资料是词条中引用的有公信力且可供查证的资料。

引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瓢饮释义:仅仅喝一瓢水。该意象常被古人引用,比如:“比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主要形容生活的简陋环境,也有一种来自于微薄的满足感的意思。
    • 2.
      书证释义:⒈以文字、符号、图形等书面形式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 如合同、遗嘱、加工合同所附的图纸等。⒉字典、词典以及其他著作或注释中引用的有明确出处的书面例证。
    • 3.
      乱体释义:指在文章结尾引用《诗经》语句总括全篇要旨的体例。
    • 4.
      事类释义:⒈事情的类似性;同类之事。 ⒉指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类比事理。
    • 5.
      云云释义: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 6.
      五荤三厌释义: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外来宗教引用。五荤: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
    • 7.
      以文乱法释义: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8.
      以法为教释义: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9.
      伐山语释义: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
    • 10.
      传奉官释义: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太监 梁芳 进淫巧以荡上心,收买奇玩,引用方术,以録呈异书为名,夤缘传旨与官,已官者輒加超擢,不择儒吏兵民工贾囚奴,至有脱白除太常卿者,名曰传奉官。”参见“ 传奉 ”。
    • 11.
      低装释义:常作形容词,低装最初仅被引用为指机器、设备、建筑等硬件设施的安装配置较之低级,亦泛指行为人的行为模式笨拙而低劣,一眼就被看出目的性的丑陋和破绽;也作名词,指行事的行为方式笨拙而低劣的人。
    • 12.
      使事释义:诗文中引用典故。
    • 13.
      借语释义:为了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借用非汉语普通话词(汉语方言词、外族语词等),引用原义或运用双关语义来显示语词的意义。
    • 14.
      入室操戈释义: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15.
      典故释义:诗词或文章等 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 16.
      前例可援释义:即有以前的例子可以引用来证明某件事情。
    • 17.
      升引释义:⒈提拔;引用。《宋书·雷次宗传》:“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南史·张裕传》:“建元 元年,中詔序朝臣,欲以右僕射拟 岱。褚彦回 谓得此过优,若别有忠诚,特宜升引者,别是一理。”⒉登上。《红楼梦》第八五回:“幸亏 观音 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⒊逐渐升高延伸。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之五:“一道石级向上升引,可以从柳荫隙缝之中,窥见一个小小村落的房屋。”
    • 18.
      博证释义:广泛地引用证据。
    • 19.
      原文释义:⒈翻译时所根据的词句或文章:译笔能表达出原文精神。⒉征引或转写所依据的文字: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抄完之后要跟原文校对一下。
    • 20.
      参考资料释义:参考资料是词条中引用的有公信力且可供查证的资料。

引用造句

1.其一说引用陈炯明旧部罗翼群的回忆文章不足为凭。

2.他的引证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3.他的引语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4.得体的引用名言警句等,往往能够提升写作档次,直接为作文增加亮点。

5.回复目前已经关闭,不过你可以或者从你的网站发布引用通告。

6.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7.引用能使表达言简意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引用可以充实内容,突出主题,锦上添花。

8.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

9.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笔事,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10.在口语中放在后面读比较自然,因为在前面引用的部分讲完后略微停顿会显得交代得很清楚。

11.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2.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13.以上的赏析方法是我引用的,具体的讲解你可以看看链接的网站,会对你有帮助。

14.你这篇文章里引用了很多至理名言,很有说服力。

15.引用那篇文章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影响很坏。

16.知识学问要广博,为文引用才能得心应手。

17.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引用(yiny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引用是什么意思 引用读音 怎么读 引用,拼音是yǐn yòng,引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