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怒 [hán nù]
1. 心怀怒气。
英[in anger;]
含怒 引证解释
⒈ 心怀怒气。
引《书·无逸》:“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
《汉书·朱建传》:“今日 辟阳侯 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泽如 的脸渐渐泛红了。泛红的缘故又像是害羞,又像是含怒,总之感情被激动了。”
⒉ 隐忍愤怒而不发作。
引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今以刺讥大臣,指訐时政,而不少含怒,重加谴謫,臣深为陛下不取也。”
国语词典
含怒 [hán nù]
⒈ 心怀愤怒。
引《书经·无逸》:「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
《战国策·赵策二》:「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
含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喑呜释义:⒈悲咽。 《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元年》:“寧伏欧刀以示远近!喑呜自杀,是非孰辨邪!”胡三省 注:“《类篇》曰:‘啼泣无声谓之喑,叹伤谓之呜。’”⒉吹奏乐器而不成曲调。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某之文如稚子吹塤,终日喑呜而不合律吕。”⒊小怒。《文选·左思<吴都赋>》:“睚眦则挺剑,喑呜则弯弓。”李周翰 注:“喑呜,含怒未发。言如此小怒,则拔剑弯弓,言勇狭也。”⒋怒喝。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喑呜则山岳崩頽,叱咤则风云变色。”明 唐顺之《西峪山草堂记》:“而 殽 函 又 秦 汉 以来百战故处
- 2.
援枹释义:亦作“援桴”。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清 冯桂芬《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军喜跃,援桴而前,麾下无不一当十。”
- 3.
没地释义:⒈人死埋葬于地下。借指寿终,死。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 许,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南朝 梁 江淹《恨赋》:“至乃 敬通 见抵,罢归田里……齎志没地,长怀无已。”《新唐书·房玄龄传》:“上含怒意决,羣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⒉谓导致覆灭的危险地形。《六韬·战骑》:“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⒊沦陷的国土。《宋书·萧思话传》:“汉中 平,悉收没地,置戍 葭萌水。”亦指失去国土。唐 黄滔《景阳井赋》:“御天失措,
- 4.
震电释义:⒈电闪雷鸣。《春秋·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魏书·北海王详传》:“其夜暴风震电,拔其庭中桐树大十围,倒立本处。”宋 叶适《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是冬,震电大雪,冰厚尺餘。”⒉喻盛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清 冯桂芬《与吉抚部书》:“若隐约其词,万一圣天子震电含怒,詰责主名,为事更大。”⒊喻隆隆的车声。清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