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长 三长的意思
sāncháng

三长

简体三长
繁体三長
拼音sān cháng
注音ㄙㄢ ㄓ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基本含义

三个长处或优点

三长的意思

三长 [sān cháng]

1. 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

3. 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

三长 引证解释

⒈ 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

《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
《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

⒉ 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

《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
《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

⒊ 三种长处。

《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皇祖圣謨高万古,诸贤直笔擅三长。”

⒋ 汉 郭笃、王宏、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长”字,合称“三长”。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郭篤 字 长信,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平陶 字 长材 相善,并知名,海内号 太原 有‘三长’焉。”


三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长释义:⒈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⒉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⒊三种长处。《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宋
    • 2.
      三长两短释义: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老人病得这样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 3.
      三长善月释义: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作,随其善恶而祸福之。轮照四洲,每岁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竞作善以要福。至 唐高祖 武德 二年,遂詔天下,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参阅“三长月”。
    • 4.
      三长四短释义:⒈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⒉犹闲话,坏话。
    • 5.
      三长斋月释义:同“三长善月”。 《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 6.
      三长月释义: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 7.
      三长物释义:三长物 [出摩诃僧祇律]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
    • 8.
      凌折释义:⒈侵犯;欺凌。⒉淩折:欺压,折辱。《史记·酷吏列传》:“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 9.
      正五九释义: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
    • 10.
      淩折释义:欺压,折辱。《史记·酷吏列传》:“汤 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 11.
      清慎勤释义:清廉、谨慎、勤勉。《三国志·魏志·李通传》“以宠异焉”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晋书》:“﹝ 李秉 ﹞尝答 司马文王 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於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 12.
      神足月释义:亦称“神变月”。 正、五、九三长斋月之异名。佛教语。谓每年正、五、九三月诸天神以神足巡行四天下,视察善恶,故名。在此三月中每月初一至十五日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大智度论》卷十三:“﹝偈曰﹞六曰神足月,受持清浄戒,是人寿终后,功德必如我。”《杂阿含经》卷四十:“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杂阿含经》卷四一:“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瞿曇,於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
    • 13.
      荫附释义:谓自附于豪强之家以求荫庇。《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徵敛,倍於公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民多荫附。”胡三省 注:“荫附者,自附於豪强之家以求荫庇。”
    • 14.
      謏説释义:小说。清 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下至巵言謏説,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
    • 15.
      邻里乡党释义:1:‘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三长制,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三长制成为基本行政制度。

三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长释义:⒈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⒉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⒊三种长处。《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宋
    • 2.
      三长两短释义: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老人病得这样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 3.
      三长善月释义: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作,随其善恶而祸福之。轮照四洲,每岁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竞作善以要福。至 唐高祖 武德 二年,遂詔天下,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参阅“三长月”。
    • 4.
      三长四短释义:⒈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⒉犹闲话,坏话。
    • 5.
      三长斋月释义:同“三长善月”。 《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 6.
      三长月释义: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 7.
      三长物释义:三长物 [出摩诃僧祇律]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
    • 8.
      凌折释义:⒈侵犯;欺凌。⒉淩折:欺压,折辱。《史记·酷吏列传》:“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 9.
      正五九释义: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
    • 10.
      淩折释义:欺压,折辱。《史记·酷吏列传》:“汤 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 11.
      清慎勤释义:清廉、谨慎、勤勉。《三国志·魏志·李通传》“以宠异焉”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晋书》:“﹝ 李秉 ﹞尝答 司马文王 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於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 12.
      神足月释义:亦称“神变月”。 正、五、九三长斋月之异名。佛教语。谓每年正、五、九三月诸天神以神足巡行四天下,视察善恶,故名。在此三月中每月初一至十五日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大智度论》卷十三:“﹝偈曰﹞六曰神足月,受持清浄戒,是人寿终后,功德必如我。”《杂阿含经》卷四十:“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杂阿含经》卷四一:“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瞿曇,於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
    • 13.
      荫附释义:谓自附于豪强之家以求荫庇。《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徵敛,倍於公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民多荫附。”胡三省 注:“荫附者,自附於豪强之家以求荫庇。”
    • 14.
      謏説释义:小说。清 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下至巵言謏説,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
    • 15.
      邻里乡党释义:1:‘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三长制,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三长制成为基本行政制度。

三长造句

1.这孩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你应该负全部责任。

2.我把人交给你了,以后他有什么三长两短都与我无关。

3.平时没点积蓄,家里老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应付得了。

4.奶奶望着爷爷那虚弱的身体说: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5.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存放在我这儿,日后若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负责不起。

6.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呢?

7.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8.哥哥离开家的时候奶奶嘱咐再三,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9.外婆身体不好,妈妈总担心她有个三长两短的。

10.不要一个人到河里游泳,以免发生三长两短的。

11.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呢?

12.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唯你是问。

三长(san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长是什么意思 三长读音 怎么读 三长,拼音是sān cháng,三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