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 [gū gū]
1. 口:姑妈,父亲的姊妹。
英[aunt;]
姑姑 引证解释
⒈ 父亲的姐妹,姑母。
引《前汉书平话》卷下:“田子春 起坐便谢,引 奉郎 来拜姑夫、姑姑。”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姑姑》:“今姪呼其姑曰姑姑。 宋 人已有此称。”
⒉ 出家女性的通称。
引元 马致远 《任凤子》第一折:“你道他都修善,不喫羶。你道是先生每闹了 终南县,道士每住满 全真院,庄家每閒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 七真堂,我道来摇车儿摆满 三清殿。”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生]:敢是游方的小姑姑么?”
川剧《秋江》:“艄翁:哦!才是一位多情的姑姑!”
⒊ 对未婚年轻女子的尊称。犹姑娘。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媪﹞登门,故与 邵 妻絮语,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 昭阳院,赵 家姊妹何足数得!’”
⒋ 元 朝贵妇所戴的一种帽子。也写作“顾姑”、“固姑”、“罟罟”、“故故”、“括罟”等。参阅 宋 赵珙 《蒙鞑备录》、 明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引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元朝 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衣大袍……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 唐 金步摇冠之遗制也。”
国语词典
姑姑 [gū gū]
⒈ 称谓。称父亲的姊妹。
引元·曾瑞《留鞋记·楔子》:「你和姐姐在铺儿里坐,我往姑姑家里走一遭去也。」
⒉ 小姑。
引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姑姑,父亲唤你哩,咱见去来。」
⒊ 尼姑、道姑。
引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道士每住满全真院,庄家每闲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七真堂。」
姑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姑父释义:姑母的丈夫。
- 2.
姑爹释义:〈方〉姑父。
姑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亲释义: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歧路灯》第一百回:“当日认的乾亲,姑姑姨姨齐攛掇,老鸦野雀都拣旺处飞。”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他向 齐头儿 跪地三拜,认了个干亲。”
- 2.
伴姑释义:⒈宋 元 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元 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箇男孩儿是伴哥,有箇女孩儿是伴姑儿。”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採桑回来,家里喫饭去。”⒉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 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
- 3.
作翫释义:⒈亦作“ 作玩 ”。游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容体底颂,勋业垂讚……降及品物,炫辞作翫。”⒉开玩笑。 郭沫若 《喀尔美梦姑娘》:“但我一回想,我又觉得也侮蔑了她,我是显然在和她作玩,我自己也成了一匹苍蝇了。”川剧高腔《谭记儿》:“姑姑,何必与我作玩?”
- 4.
可则释义:⒈可作准则。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⒉可;就。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这个 王阿三 可则便是你。”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等我可则依着姑姑便了。”
- 5.
姑姑节释义:姑姑节,农历六月初六,又称“回娘家节”。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天贶节。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
- 6.
小妳妳释义:⒈亦作“小奶奶”。对主人妾的称谓。元 无名氏《争报恩》楔子:“小妳妳,可怜见,我正要吃几钟酒,吃便吃,则不要着大夫人知道,和你多吃几杯。”《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过了三朝,唤个轿子,抬着 梅氏 回宅,与儿子、媳妇相见。闔宅男妇,都来磕头,称为‘小奶奶’。”清 袁枚《新齐谐·骗人参》:“客在楼下呼曰:‘汝主病诈也,必是抱优童娶小奶奶,故不许我登楼。我偏要上楼一看。’”⒉泛称青年妇女。明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告你箇小妳妳,休则管里放狂乖。”
- 7.
怕羞释义:怕难为情;害臊:小姑娘怕羞,躲到姑姑身后去了。
- 8.
怨詈释义:怨恨咒骂。语本《书·无逸》:“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后汉书·杨震传》:“殷 周 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宋书·后妃传·前废帝何皇后》:“﹝ 何衍 ﹞最知名,性躁动……以怨詈赐死。”冰心《姑姑·分》:“在明天重新戴起谦虚欢乐的假面具之先,这一夜,要尽量的吞噬,怨詈,哭泣。”
- 9.
糕乾释义:一种条块状食品。主要用米麦粉制成。冰心《姑姑·分》:“一两天内我们就得走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 10.
贯址释义:籍贯。明 张居正《进职官书屏疏》:“顾人主尊居九重,坐运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贯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明 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它问我那弹琴的姑姑,是何处人氏,几岁在此出家,这等聪明!我对它説师父的贯址来歷。”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年岁贯址之下,有职者序履歷,吏序参充,僧道序簪剃。”
- 11.
顾姑释义: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宋 赵珙 《蒙鞑备录·妇人》:“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其上。” 明 胡侍 《真珠船·顾姑》:“ 元 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 唐 金步摇冠遗制……顾姑、姑姑、罟罟、固姑,实一物。夷禁之音,无正字也。”
姑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亲释义: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歧路灯》第一百回:“当日认的乾亲,姑姑姨姨齐攛掇,老鸦野雀都拣旺处飞。”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他向 齐头儿 跪地三拜,认了个干亲。”
- 2.
伴姑释义:⒈宋 元 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元 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箇男孩儿是伴哥,有箇女孩儿是伴姑儿。”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採桑回来,家里喫饭去。”⒉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 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
- 3.
作翫释义:⒈亦作“ 作玩 ”。游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容体底颂,勋业垂讚……降及品物,炫辞作翫。”⒉开玩笑。 郭沫若 《喀尔美梦姑娘》:“但我一回想,我又觉得也侮蔑了她,我是显然在和她作玩,我自己也成了一匹苍蝇了。”川剧高腔《谭记儿》:“姑姑,何必与我作玩?”
- 4.
可则释义:⒈可作准则。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⒉可;就。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这个 王阿三 可则便是你。”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等我可则依着姑姑便了。”
- 5.
姑姑节释义:姑姑节,农历六月初六,又称“回娘家节”。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天贶节。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
- 6.
小妳妳释义:⒈亦作“小奶奶”。对主人妾的称谓。元 无名氏《争报恩》楔子:“小妳妳,可怜见,我正要吃几钟酒,吃便吃,则不要着大夫人知道,和你多吃几杯。”《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过了三朝,唤个轿子,抬着 梅氏 回宅,与儿子、媳妇相见。闔宅男妇,都来磕头,称为‘小奶奶’。”清 袁枚《新齐谐·骗人参》:“客在楼下呼曰:‘汝主病诈也,必是抱优童娶小奶奶,故不许我登楼。我偏要上楼一看。’”⒉泛称青年妇女。明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告你箇小妳妳,休则管里放狂乖。”
- 7.
怕羞释义:怕难为情;害臊:小姑娘怕羞,躲到姑姑身后去了。
- 8.
怨詈释义:怨恨咒骂。语本《书·无逸》:“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后汉书·杨震传》:“殷 周 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宋书·后妃传·前废帝何皇后》:“﹝ 何衍 ﹞最知名,性躁动……以怨詈赐死。”冰心《姑姑·分》:“在明天重新戴起谦虚欢乐的假面具之先,这一夜,要尽量的吞噬,怨詈,哭泣。”
- 9.
糕乾释义:一种条块状食品。主要用米麦粉制成。冰心《姑姑·分》:“一两天内我们就得走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 10.
贯址释义:籍贯。明 张居正《进职官书屏疏》:“顾人主尊居九重,坐运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贯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明 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它问我那弹琴的姑姑,是何处人氏,几岁在此出家,这等聪明!我对它説师父的贯址来歷。”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年岁贯址之下,有职者序履歷,吏序参充,僧道序簪剃。”
- 11.
顾姑释义: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宋 赵珙 《蒙鞑备录·妇人》:“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其上。” 明 胡侍 《真珠船·顾姑》:“ 元 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 唐 金步摇冠遗制……顾姑、姑姑、罟罟、固姑,实一物。夷禁之音,无正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