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力 [dú lì]
1. 由自己单独去办。
英[on one's own; by one's own efforts;]
独力 引证解释
⒈ 一人的力量;单方面的力量。
引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他那里一身受死,我痛煞独力难加。”
明 唐顺之 《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江 北之援 江 南亦自援也。若不会兵歼之於海中,何以独力御之於岸上?”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天下凡百事,独力难成,众擎易举。”
毛泽东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的主意是叫 苏联 独力去拚 希特勒,并挑起 日 寇去攻 苏联,把个社会主义国家拚死或拚坏。”
国语词典
独力 [dú lì]
⒈ 一人的力量。
引《水浒传·第四九回》:「小人路见不平,独力难救。」
近自力
反合力
独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剑之任释义:指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 2.
一力承当释义: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 3.
一力承担释义: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 4.
一掌释义:一个手掌。 多用以喻微小或独力。
- 5.
一柱释义:⒈一根柱子。 亦指象柱子的东西。汉 王充《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四:“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雷书》:“大中祥符 间,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⒉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唐 张祜《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清 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 6.
只手释义:⒈见“只首”。⒉一只手。亦指一条胳膊。⒊单身。⒋喻指一人之力,独力。
- 7.
学宫释义:⒈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⒉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清 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
- 8.
独举释义:⒈独力擎起。 ⒉单独进行。⒊独受称举。
- 9.
独力释义: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独力经营。
- 10.
独劲释义:犹独力。
- 11.
独杀释义:⒈谓独力杀之。 汉 班固《西都赋》:“脱角挫脰,徒搏独杀。”⒉谓只杀他人,而不被人杀。《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母﹞谓 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后岁餘,﹝ 延年 ﹞果败。”颜师古 注:“言多杀人者,己亦当死。”
- 12.
衆擎易举释义:众人用力,东西就容易举起。比喻同心合力,事情就容易办成。清 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墓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清 赵翼《乡试届期分遣儿孙就试》诗:“两路夹攻应有获,众擎易举或无难。”《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朱自清《论不满现状》:“从前虽也常说‘众擎易举’,‘众怒难犯’,也常说‘爱众’,‘得众’,然而主要的是‘一人有庆,万众赖之’的,‘天与人归’的政治局势,那‘众’其实是一盘散沙而已。”
- 13.
贤嗣释义:贤良的后代。宋 洪适 《祭陈安抚父文》:“ 季祉 贤嗣,诗礼饱闻,拾芥巍科,颺声荣路。” 明 刘基 《父永嘉郡公诰》:“士有厚德而立报,虽不在其身,必有贤嗣而得时,足以大其后。” 清 查慎行 《长寿庵坐湛庵禅师方丈听谈石公旧事》诗:“贤嗣真龙象,千钧独力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