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会 正会的意思
zhènghuì

正会

简体正会
繁体正會
拼音zhèng huì
注音ㄓㄥˋ ㄏ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huì kuài,(1) 总计。【例句】: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2) 姓。

基本含义

指正式会议、正规会晤。

正会的意思

正会 [zhèng huì]

1. 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正会 引证解释

⒈ 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晋书·礼志上》:“汉 建安 中,将正会,而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晋书·礼志下》:“汉 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鐘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贄来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然后作乐宴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宠礼》:“元帝 正会,引 王丞相 登御牀。”


正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注释义:⒈指测天的法式。《后汉书·律历志中》:“衡 兴 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⒉制度;仪节。南朝 梁 沉约《议乘舆升殿疏》:“正会仪注,御出乘舆至 太极殿 前,纳舄升阶。”《南史·陈鄱阳王伯山传》:“武帝 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闕。”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 张耆 ﹞第八子 得一 知 贝州,王则 反,不能死节,又为之制定仪注,伏诛。”明 张煌言《建夷宫词》之七:“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茅盾《锻炼》九:“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定下来的仪注,如果不把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再盖上一块
    • 2.
      元会释义: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始于 汉。
    • 3.
      回说释义:⒈隐晦曲折的话。明 何景明《蒙正会稿序》:“明正通达,不为回説隐语。”⒉答覆;回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小的回説老爷没有出来。”茅盾《子夜》十三:“我回说是你的意思。”⒊迴説:委婉曲折的话。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有迴説合意,似若讚解者。”
    • 4.
      王正释义:⒈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明 蘅芜室《再生缘》第四出:“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阶平。只是那漠南齐解辫,百粤 会王正。”参见“王正月”。⒉指王朝所颁之历法。宋 曾巩《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式谨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热。”
    • 5.
      荆牛释义:《太平御览》卷九百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桓冲 镇 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復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殞如雨,遂拜不止。值 冲 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 6.
      陶侃之僻释义:《晋书·陶侃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 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 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餘雪犹溼,於是以屑布地。及 桓温 伐 蜀,又以 侃 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后因以“陶侃之僻”为爱惜物力之典。

正会(zheng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会是什么意思 正会读音 怎么读 正会,拼音是zhèng huì,正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