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易 [gǎi yì]
1. 改动;更换:改易文章标题。
改易 引证解释
⒈ 改动;变更。
引《汉书·地理志上》:“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汉 之与 秦,唐 之与 隋,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然而卒无所改易,又况於积安久治,其道固不事变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但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頽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例如有一本便改易先后,称为‘不平常的故事。’”
国语词典
改易 [gǎi yì]
⒈ 更改变易。也作「改变」。
引《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
改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大劫释义:⒈佛教谓世界经历一次大生大灭的漫长时间。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参阅《俱舍论》、《大智度论》。⒉道教谓天运九千九百周,地转九千三百度,以致阴阳变通、天地改易。参见“大劫”。
- 2.
不刊释义:不可改易。古代的文书刻在竹简上,错了就削去,这叫刊。
- 3.
伤败释义:⒈谓作战受挫失败。《管子·任法》:“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史记·楚世家》:“会 吴王 弟 夫概 见 吴王 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后汉书·西羌传论》:“﹝羣种﹞东犯 赵 魏 之郊,南入 汉 蜀 之鄙,塞 湟中、断 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係,羽书日闻。”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诗亡然后作春秋》:“逮 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⒉败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改易字体,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宋 苏轼《缴还词头奏状·李定
- 4.
侵寻释义:亦作“侵潯”。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司马贞 索隐:“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汉 司马相如《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宋 叶适《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明 归有光《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廖仲恺《全民政治论译本序》:“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
- 5.
俗眼释义:⒈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⒉借指浅薄、势利的庸俗人。宋 梅尧臣《吴冲卿鼓契》诗:“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清 黄景仁《题可堂印谱》:“吁嗟俗眼多,曲説中肝肺。”⒊尘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⒋指一般人的眼睛。《花城》1981年第1期:“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爱上了物理学,开始用他那对敏锐、机灵的大眼睛去探索俗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
- 6.
入衔释义:指朝廷高级官员入宰相官衔。因宰相之职,权重位尊,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他名入衔。唐 白居易《重和元少尹》诗:“南宫起请无消息,朝散何时得入衔?”《新唐书·百官志一》:“自 高宗 已后,为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 张文瓘 以东臺侍郎同东西臺三品,‘同三品’入衔,自 文瓘 始。永淳 元年,以黄门侍郎 郭待举、兵部侍郎 岑长倩 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 待举 等始。自是以后,终 唐 之世不能改。”
- 7.
冰寒释义:冰冷;如冰之冷。《云笈七籤》卷九五:“天尊 曰:‘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冻而为,梁柱、牀席、屏幃、莫非冰结。’”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是 放翁 年十餘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可改易。”
- 8.
刚鲠释义:亦作“刚梗”。 刚强正直。《晋书·谢邈传》:“邈 性刚骾,无所屈挠,颇有理识。”《魏书·游肇传》:“尚书令 高肇 ……以 肇 名与己同,欲令改易。
- 9.
回换释义:⒈调换;变换。⒉亦作“廻换”。改易;变换。
- 10.
承前释义:⒈遵循前者。 《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初至承前,未知深浅。”李善 注:“言每事承前,无所改易也。”⒉从前。《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承前诸州饥饉,皆待奏报。”胡三省 注:“承前,犹今言从前也。”
- 11.
拭目释义:擦亮眼睛。 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视。《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 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也。”《南史·张融传》:“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宋 陆游《上殿札子》:“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清 恽敬《赠光禄大夫神道碑铭》:“羣公拭目,翩然南返。”
- 12.
改易释义:改动;更换:改易文章标题。
- 13.
改火释义: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 种类不同,故名改火。也用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谷(穀)既没,新谷(穀)既升,钻燧 改火,期可已矣。”
- 14.
易定释义:⒈改变既定的天命。《汉书·翟义传》:“粤天辅诚,尔不得易定。”颜师古 注:“尔不得改易天之定命。”⒉平定。唐 李翱《百官行状奏》:“三年平 江 东,斩 錡、张茂昭,遂得易定。”
- 15.
朔易释义:⒈谓岁末年初,政事、生活当除旧更新,有所改易。《书·尧典》:“平在朔易。”蔡沉 集传:“朔易,冬月岁事已毕,除旧更新,所当改易之事也。”⒉朔方 易水。借指北方地区。《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南面而朝单于,朔 易 无復匹马之踪。”李贤 注:“朔方、易水 之地更无 匈奴 匹马之踪也。”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序》:“遂使 朔 易 之方,戎狄之众,有见机之义,生嚮往之心。”宋 苏轼《郊祀庆成诗》:“北流吞 朔 易,西极落欃枪。”
- 16.
灰移火变释义:谓节序改易。
- 17.
特转释义:谓受特恩升迁。 宋 赵昇《朝野类要·特转》:“﹝特转﹞谓非循常法陞转,而特有指挥赏转者。”《宋史·选举志三》:“濮 秀 二王下子孙中进士举者,更特转一秩。”《宋史·选举志四》:“王珪 等言:‘……请今自正任刺史以上,转官未满十年,若有显效者自许特转,其非次恩惟许改易州镇,以示旌宠。’”
- 18.
畔援释义:⒈亦作“畔换”。 亦作“畔涣”。跋扈,专横暴戾。⒉取舍;求取。⒊违离,改易。
- 19.
移鼎释义:yí dǐng ㄧˊ ㄉㄧㄥˇ 移鼎 迁移九鼎。 比喻政权的改易。
- 20.
窜句释义:⒈改易文句。⒉铺张词句;组织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