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 [zhòu yǔ]
1. 某些宗教、巫术中被认为可以帮助法术施行的口诀;神话故事中认为可以起到特殊效果的词语。
英[incantation;]
国语词典
咒语 [zhòu yǔ]
⒈ 宗教上称具有特殊力量的语词或语句。
引《水浒传·第四回》:「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
《儒林外史·第四回》:「念了一遍咒语,烧了一道启请的符,只见那乩渐渐动起来了。」
咒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呪厌释义:古代僧、道、方士以念咒语制服人或物的法术。
- 2.
呪文释义:犹咒语。
- 3.
呪诅释义:⒈犹咒骂。 ⒉谓念咒语。
- 4.
呪语释义:亦作“咒语”。旧时僧、道、方士、神巫等施行法术时所念的口诀。
- 5.
呪说释义:犹咒语。
- 6.
咒厌释义:古代僧﹑道﹑方士以念咒语制服人或物的法术。
- 7.
咒说释义:犹咒语。
- 8.
咒文释义:咒语。
- 9.
啉啉释义:咒语中的用字。
- 10.
圆光术释义: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法术,在民国时期最盛行,据说也很灵验,圆光术如同过去的请乩仙一样,不同的是将一面圆镜用布或纸蒙起来,然后施法人沐浴更衣将麻油涂于纸面和手上然后念咒语,同时请两个童子观看镜子,让他们叙述镜子里面出现的画面和情景。
- 11.
圆光释义:⒈月亮。 唐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明 刘基《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⒉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唐 法琳《辨正论·喻篇上》:“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⒊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
- 12.
婆罗门呪释义:古代 印度 宗教咒语。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盘陀王 ﹞向 乌场国 学婆罗门呪,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左金吾将军 杜元谈 诵婆罗门呪。”胡三省 注:“今所谓 天竺 神咒也。”
- 13.
婆罗门咒释义:古代印度宗教咒语。
- 14.
安咳消释义: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七部书中出现的咒语。1安咳消:去除卡在嗓子中的异物1。
- 15.
密言释义:咒语。
- 16.
巫医释义:⒈专门从事于用咒语、符咒、卜占、草药和魔法以治病、驱邪除祟等的人。⒉懂医术的巫师。
- 17.
当方释义:⒈本地。《北史·西域传·大秦》:“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寃枉诣王诉讼者,当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水浒传》第六十回:“小僧已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入去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西游记》第二七回:“好 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吴组缃《山洪》二六:“他们现在就是当方土地,你就不晓得去烧烧香?”⒉指各方中的某一方。《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唐 贾公彦 疏:“此谓时会之年,当方有诸侯不顺服,当方诸侯来;餘方
- 18.
总持释义:⒈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⒉总地掌握。
- 19.
护身咒释义:用以护身辟邪的咒语。亦指护身符。
- 20.
持呪释义:亦作“持咒”。念诵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