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逞之徒 不逞之徒的意思
chěngzhī

不逞之徒

简体不逞之徒
繁体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注音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chěng,(1) 显示,施展,炫耀,卖弄。【组词】:逞能。逞强。逞凶。逞威风。(2) 意愿实现,称心。【组词】:逞志。逞吾愿。不逞之徒(因私欲得不到满足而为非作歹,捣乱闹事的人)。(3) 放任。【组词】:逞性。骄逞。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基本含义

指行为不端或品德败坏的人。

不逞之徒的意思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1. 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丁玲《水》

[the unruly; desperado;]

不逞之徒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犯法为非的人为不逞之徒

《左传·襄公十年》:“司马、堵氏、侯氏、子师氏 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羣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
李贤 注:“逞,快也。谓被侵枉不快之人也。”
《南史·谢庄传》:“容致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爽文 借以纠约羣不逞之徒,啸聚将起事。”
丁玲 《水》三:“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


国语词典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⒈ 心怀不满而闹事的人。也作「不逞之人」。

《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


不逞之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亡命之徒释义:指逃亡的人。 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 2.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不逞之徒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不速之客释义:不请自来的客人。《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速:邀请。
    • 2.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不逞之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逞释义:不能实现意愿;不得志: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
    • 2.
      剽轻释义:⒈强悍轻捷;轻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楚 兵剽轻,难与争锋。”《后汉书·史弼传》:“﹝ 勃海王悝 ﹞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清 吴伟业《松鼠》诗:“剽轻固天性,儇狡因众习。”⒉轻薄;轻浮。《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南史·曹景宗传》:“本以为戏,而部下多剽轻,因弄人妇女,夺人财货。”《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 3.
      徂魂释义:亡魂。《陈书·世祖纪》:“梁室 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此指死人骸骨。
    • 4.
      马直释义:⒈马的价钱。《新唐书·回鹘传上》:“为我言有司,所负马直一百八十万,可速偿我。”《明史·兵志四》:“严收良茶,颇增马直,则得马必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比岁不逞之徒,多以金银市马鬻于羣盗,故马直踊贵。”⒉古代守卫京城、王府的骑兵。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中,併马直入云骑,步直入虎翼,引见司兵遂废矣。”
    • 5.
      鼓扇释义:⒈宣扬提倡。 《南史·梁纪下论》:“大修文教,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⒉亦作“鼓煽”。煽动。唐 赵璘《因话录·角》:“不逞之徒,转相鼓扇扶树。”《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鎛 密言於上曰:‘边赐皆如旧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 羣 鼓扇,将以卖直,归怨於上也。’”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而倾危躁进之士,游谈失志之徒,又从而鼓煽其间,相与怂恿攛嗾。”郭希仁《从戎纪略》:“见 渭南 变乱情形,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⒊挥动扇子。明 袁祈年《保母吴氏病甚哀至
不逞之徒是什么意思 不逞之徒读音 怎么读 不逞之徒,拼音是bù chěng zhī tú,不逞之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逞之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