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礼 [huí lǐ]
1. 还礼,回复别人的敬礼。
英[ return a salute; ]
2. 回赠礼品。
英[ send a present in return; ]
回礼 引证解释
⒈ 还礼;答礼。
引《水浒传》第三七回:“众囚徒见 宋江 有面目,都买酒来与他庆贺。次日, 宋江 置酒食与众人回礼。”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那秀才递上帖子,拜了下去。 余大先生 回礼,説道:‘年兄莫不是尊字 玉辉 的么?’”
国语词典
回礼 [huí lǐ]
⒈ 答礼。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吴大郎深深唱个喏下去,滴珠只得回了礼。」
回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回定释义:旧时订婚仪式,男家送定礼至女家,女家回礼称“回定”。
- 2.
回盘释义:⒈旧时婚俗。男家用托盘送衣服首饰等物给女家作为聘礼,称“行盘”。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里,叫“回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金朝奉 是个大富之家,与妈妈 程氏 见他礼不丰厚,虽然不甚喜欢,为因点綉女结的亲,只得收了,回盘甚是整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回盘东西,一点也没预备。”⒉纡曲盘绕。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大真觉寺》:“武陵 陈思育 尝晚登此,纪以诗:‘……襟裾縹緲烟霞外,象纬迴盘磴道餘。’”
- 3.
回礼释义:⒈回答别人的敬礼:首长向站岗的卫兵回了个礼。⒉回赠礼品。⒊回赠的礼品:一份回礼。
- 4.
复礼释义:⒈恢复礼仪。 《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 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礼,仁也。”信善哉!’”《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復,反也。”朱熹 集注:“礼,天理之节文也。”晋 张华《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南朝 宋 谢瞻《於安城答灵运》诗:“徇业谢成操,復礼愧贫乐。”⒉因袭礼制。《汉书·武帝纪》:“朕闻五帝不相復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⒊答谢,回礼。《水浒传》第三九回:“既然兄弟还了,改日却另置杯復礼。”
- 5.
文定之喜释义:订婚又称为“文定之喜”。 以前结婚分提亲、订亲、成亲。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
- 6.
期亲释义: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元 李五《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 7.
等之释义:同等;等同于。汉 王充《论衡·幸偶》:“等之金也,或为剑戟,或为锋銛。同之木也,或梁於宫,或柱於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后行聘时,柳姬 欲 瞿 回礼与正室 陈夫人 同,而 瞿 等之孺飴之生母。”
- 8.
答礼释义:回礼。
- 9.
答讥释义:答礼,指回礼;还礼。 语出《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就以夏答礼而尚赤。”
- 10.
蓄怒释义:蓄藏愤怒。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六》:“严束之,则积怨蓄怒於一役而不安。”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后行聘时,柳姬 欲 瞿 回礼与正室 陈夫人 同。而 瞿 仅等之 孺飴 之生母,柳 因蓄怒。”
- 11.
起身释义:⒈动身:我明天起身去上海。⒉起床:他每天起身后就打扫院子。⒊身子由坐、卧状态站立起来:起身回礼。
- 12.
还敬释义:⒈犹回礼。 ⒉比喻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