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蛮夷戎狄 蛮夷戎狄的意思
mánróng

蛮夷戎狄

简体蛮夷戎狄
繁体蠻夷戎狄
拼音mán yí róng dí
注音ㄇㄢˊ ㄧˊ ㄖㄨㄥˊ ㄉㄧ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n,(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组词】: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2) 愣,强悍。【组词】:一味蛮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组词】:蛮荒。(4) 方言,相当于“很”。【组词】:蛮好。

yí,(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组词】: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句】: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组词】:化险为夷。(4) 弄平。【组词】:夷为平地。(5) 消灭。【组词】: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例句】:“诸将皆陛下故等夷”。(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怡”,喜悦。(9) 同“痍”,创伤。(10) 姓。

róng,(1) 古代兵器的总称。(2) 军队,军事。【组词】: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3) 古代称兵车。【组词】:御戎。(4) 大。【组词】:戎功。(5) 称(方言,音如“农”)。【例句】:“戎有良翰”。(6)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组词】:西戎。戎狄。(7) 姓。

dí,(1)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2)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3)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4) 有力的麋鹿。(5) 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6) 姓。

基本含义

指外族或野蛮人,形容行为粗鲁、野蛮无礼。

蛮夷戎狄的意思

蛮夷戎狄 [mán yí róng dí]

1.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蛮夷戎狄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以一介的寒士,做到一国的丞相,公卿大夫,农工商贾,皂隶台舆,蛮夷戎狄,什么样的人,差不多我都看过了。”


国语词典

蛮夷戎狄 [mán yí róng dí]

⒈ 古时对四方异族的总称。

《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


蛮夷戎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宄释义:部内部作乱。《书·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往者蛮夷戎狄猾乱华夏,又有强寇劫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 2.
      淫湎释义:⒈沉溺于酒色。《左传·成公二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命伐之。”杨伯峻 注:“淫谓淫于女色,湎谓沉湎于酒。”《吕氏春秋·当务》:“舜 有不孝之行,禹 有淫湎之意。”高诱 注:“禹 甘旨酒而饮之,故曰有淫湎之意。”《后汉书·律历志下》:“夏后 之时,羲和 淫湎,废时乱日,胤 乃征之。”章炳麟《訄书·原学》:“希腊 之末,甘食好乐而俗淫湎。”⒉迷惑;沉迷。《韩诗外传》卷九:“寡人不仁,无良左右,淫湎寡人,以至於此。”唐 欧阳詹《曲江池记》:“其或淫湎以情,泛览无斁,则飘风暴振,洪涛喷射,崩腾骆驛
    • 3.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4.
      骄逸释义:⒈亦作“骄佚”。 骄纵放肆。《国语·周语中》:“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延(阜陵王 刘延)奢泰骄佚,待下严刻。”明 刘基《悲杭城》诗:“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清 朱彝尊《瓦井》诗:“当时崇国师,此辈尽骄佚。”⒉骄奢安逸。《左传·成公六年》:“国饶则民骄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骄逸成性。”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六十年丰豫之
蛮夷戎狄是什么意思 蛮夷戎狄读音 怎么读 蛮夷戎狄,拼音是mán yí róng dí,蛮夷戎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蛮夷戎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