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鞭春 鞭春的意思
biānchūn

鞭春

简体鞭春
繁体
拼音biān chūn
注音ㄅㄧㄢ ㄔ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ān,(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组词】:鞭杆。鞭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组词】:鞭打。鞭扑。鞭责。鞭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组词】:教鞭。(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组词】:钢鞭。竹节鞭。(5) 编连成串的爆竹。【组词】:鞭炮。小鞭。

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基本含义

用鞭子驱赶春天,比喻催促春天的到来或加快事物的发展。

鞭春的意思

鞭春 [biān chūn]

1. 口:鞭打春牛以示迎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也称“打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鞭春 引证解释

⒈ 旧俗,州县于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丰年。也称“打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 开封 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参见“鞭牛”。

开封、祥符 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临安 府亦鞭春开宴,而邸第馈遗,则多效内庭焉。”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进春》:“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


国语词典

鞭春 [biān chūn]

⒈ 中国习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鞭春是什么意思 鞭春读音 怎么读 鞭春,拼音是biān chūn,鞭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鞭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