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丧 [sòng sāng]
1. 犹送殡。
送丧 引证解释
⒈ 犹送殡。
引《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
《旧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吴组缃 《山洪》十二:“看见一大批女人送丧样的赶路,提着手炉,扛着包袱。”
国语词典
送丧 [sòng sāng]
⒈ 跟著丧家的行列,把灵柩送到葬地。也作「送殡」、「送葬」。
引《水浒传·第二回》:「满村中三四百史家庄户,都来送丧挂孝。埋殡在村西山上祖坟内了。」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满庄的人都来吊孝送丧。」
近执绋 送葬
送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物释义:指书籍和跟书籍有关的物品。 《后汉书·独行传·戴封》:“时同学 石敬平 温病卒,封 养视殯敛,以所齎粮市小棺,送丧到家。家更敛,见 敬平 行时书物皆在棺中,乃大异之。”
- 2.
从丧释义:送丧;护送灵柩以葬。
- 3.
仙幢释义:⒈指天子车驾前的旌旗。 ⒉旧时送丧等用作导引的纸幡。
- 4.
散送释义:指送丧散麻。
- 5.
桐杖释义:⒈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⒉桐木作的手杖。
- 6.
滕室释义:晋 张华《博物志》卷七:“汉 滕公 薨,求葬 东都 门外。公卿送丧,駟马不行,跼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嗟 滕公 居此室。’遂葬焉。”后因以“滕室”称墓穴。唐 张九龄《王府君墓志铭》:“合如防墓,开彼 滕 室。”参见“滕公佳城”。
- 7.
特牲释义: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 《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 8.
白舆素车释义:居丧或送丧时乘用的轿和车。
- 9.
白虎王释义:汉 魏 南北朝 时对 汉 荆州 刺史 王子香 的敬称。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县(枝江县)有 陈留 王子香 庙颂,称 子香 於 汉和帝 之时,出为 荆州 刺史,有惠政。天子徵之,道卒 枝江亭 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踰境。百姓追美甘棠,以 永元 十八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 枝江 白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谓之为‘白虎王’。”
- 10.
白车释义:送丧的车。
- 11.
祖丧释义:奠祭送丧。
- 12.
祖送释义:⒈犹饯行。祖饯送行。⒉指送丧。
- 13.
纱元释义:状如纱缎和元宝的纸制迷信用品。旧时送丧家备焚化用的礼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直捱到开吊那天,他还买了点香烛纱元,亲来吊奠。”
- 14.
营护释义:⒈照拂。《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晋书·隐逸传·谯秀》:“秀 年出八十,众人欲代之负担,秀 曰:‘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路水宿山行,防閒营护,皆得其力。”⒉特指护理。《新唐书·李愬传》:“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⒊保护;救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南史·毛修之传》:“谦之 为 魏太武帝 信敬,营护之,故不死。”宋 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大河 决于 无棣
- 15.
赙补释义:含义是赠送丧家财物以助其不足。
- 16.
辁绋释义:送丧的器具。 輇车和引棺之绳。引申为送丧的行列。
- 17.
送亡释义:⒈旧俗超度、祭祀死者,召来亡灵后祭毕送之使去。 ⒉犹送丧。
- 18.
送恤释义:⒈犹送丧。 ⒉见“送卹”。
- 19.
送横释义:为横死者送丧。 横,不测,意外。
- 20.
鸣驴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仲宣 好驴鸣。即葬, 文帝 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 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后即用“鸣驴”表示送丧。 清 孙枝蔚 《哭方尔止》诗:“《采药》传神曾絶肖,他时对此学鸣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