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苛暴 苛暴的意思
bào

苛暴

简体苛暴
繁体
拼音kē bào
注音ㄎㄜ ㄅ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ē hē,(1) 过于严厉。【组词】: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2)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例句】:苛重(zhòng )。苛捐杂税。(3) 腐蚀性。【例句】: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 ◎ 古同“诃”,谴责,责问。

bào pù,(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组词】: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组词】:脾气暴躁。暴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组词】: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4) 横蹋,损害。【组词】: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组词】:暴起青筋。(6) 徒手搏击。【例句】:暴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8) 姓。 ◎ 同“曝1”。

基本含义

形容对人对事极其严厉苛刻,暴虐无情。

苛暴的意思

苛暴 [kē bào]

1. 苛刻暴虐。

苛暴之吏。
为政苛暴。

[harsh and ruthless;]

苛暴 引证解释

⒈ 暴虐。

《汉书·成帝纪》:“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
《南史·赵伯符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
《新五代史·杂传四·李罕之》:“罕之 御众无法,性苛暴,颇失士心。”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刘邦 除 秦 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苛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劝奬释义:劝勉鼓励。《北齐书·崔暹传》:“ 暹 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 澄 劝奬之力。’”《南史·循吏传·郭祖深》:“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奬,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飢色。”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甚非所以劝奬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
    • 2.
      大烝释义:祭名。冬时祭先王,以功臣配享。《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詔之。”郑玄 注:“死则於烝先王祭之。”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赵普》:“佐 宋 收藩镇之权,解苛暴之令,立三百年忠厚之基,号为元臣,列于大烝,斯无忝矣。”
    • 3.
      旁缘释义:⒈依仗;凭借。《汉书·食货志下》:“吏用苛暴立威,旁缘 莽 禁,侵刻小民。”颜师古 注:“旁,依也。”《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比年以来,旁缘出入,引例为弊,殊失刑政之中应。”⒉谓相互勾结。宋 苏轼《乞医疗病囚状》:“窃惧乎狱吏与犯法者旁缘为姦,检视或有不明。”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阎寺》:“内司分遣吏卒市木於郡县,旁缘为姦,望青採斫。”
    • 4.
      暴察释义:严厉,苛暴。
    • 5.
      诱略释义:诱骗、掠夺。《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后 邵陵王 临 丹阳郡,因 邈之 与乡人争婢,议以为诱略之罪牒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蕃部 所以亡去者,边吏苛暴,为西人诱略耳。”
    • 6.
      逾时释义:⒈亦作“踰时”。超过规定的时间。《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不苦踰时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晋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惟逾时之役,怀怨旷之思。”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有邻家取水女子,可十数岁,怪每日来於井上,则逾时不去,忽堕井中而溺死。”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队第二队本邀余于午后四时前往谈话,归已逾时,住处被移至 崇德祠。”⒉一会儿;片刻。清 蒲松龄《聊斋
    • 7.
      风厉释义:⒈风迅疾猛烈。晋 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厉霜飞。”⒉疾速。汉 张衡《南都赋》:“车雷震而风厉,马鹿超而龙驤。”李善 注:“风厉,言疾也。”三国 魏 曹植《七启》:“腾山赴壑,风厉猋举。”⒊犹暴虐,暴戾。《宋书·百官志下》:“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加罚,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知府 卜琼名 ﹞平时做官极其风厉,在街上看见有不顺眼的人,抓过来就是一顿。”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更有风厉之官不近人情,循良之吏反滋弊竇。”⒋严厉。《二十年目睹

苛暴(keb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苛暴是什么意思 苛暴读音 怎么读 苛暴,拼音是kē bào,苛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苛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