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郡 本郡的意思
běnjùn

本郡

简体本郡
繁体
拼音běn jùn
注音ㄅㄣˇ ㄐ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jùn, ◎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组词】: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基本含义

指本地、本郡、本乡,表示事物属于本地区或本地人。

本郡的意思

本郡 [běn jùn]

1. 原籍所在之郡。

3. 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本郡 引证解释

⒈ 原籍所在之郡。

《后汉书·章帝纪》:“夏四月戊子,詔还坐 楚、淮阳 事徙者四百餘家,令归本郡。”

⒉ 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南史·孙瑒传》:“昔 朱买臣 愿为本郡,卿岂有意乎?”


本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充选释义:犹入选。 《后汉书·左雄传》:“有 广陵 孝廉 徐淑,年未及举,臺郎疑而詰之。对曰:詔书曰‘有如 颜回 子奇,不拘年齿’,是故本郡以臣充选。”明 沉鲸《双珠记·姑妇相逢》:“朝廷要宫女,本州将你小姑充选去了。”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政府﹞但立议长,於派遣各员中公举为之,以举者多数充选。”
    • 2.
      哀恤释义:⒈见“哀恤”。⒉亦作“哀卹”。怜悯抚慰。《左传·文公十三年》“子家 赋《鸿鴈》”晋 杜预 注:“《鸿雁》,《诗·小雅》,义取侯伯哀恤鰥寡有征行之劳。”孔颖达 疏:“《鸿雁》,美 宣王 劳来诸侯之诗也。”唐 李翱《疏改税法》:“虽明詔屡下,哀恤元元;不改其法,终无所救。”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二人皆葬 镇江府 界,可令本郡致祭。呜呼!哀卹之典至矣。”
    • 3.
      家兵释义:地主豪强或官僚的私人武装。《后汉书·朱儁传》:“光和 元年,即拜 儁 交阯 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两道而入。”《宋书·范晔传》:“广州 人 周灵甫 有家兵部曲,熙先 以六十万钱与之,使於 广州 合兵。”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后汉 之 朱儁,三国 之 吕虔,晋 之 王浑,皆以家兵著名史册。”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豪强地主的部曲、家兵也就是被他们按军事组织编制起来的依附农民。”
    • 4.
      正卒释义:⒈周 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周礼·地官·小司徒》“以其餘为羡”唐 贾公彦 疏:“一家兄弟虽多,除一人为正卒,正卒之外,其餘皆为羡卒。”清 林颐山《经述一·释赋税二》:“起军之法,家出一人为正卒,餘为羡卒……正卒有定数,羡卒无定数,备多用少,乃 周 礼制军之精意。”⒉汉 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汉书·食货志上》“又加月为更卒,已復为正”唐 颜师古 注:“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
    • 5.
      简别释义:甄别。《后汉书·杨赐传》:“且欲切勑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乃请 配 悉出城中老弱以省穀,简别数千人,皆使持白幡,从三门并出降。”
    • 6.
      细吹细打释义:谓演奏细乐。《西游记》第八七回:“郡侯同本郡大小官员部臣把杯献饌,细吹细打,款待了一日。”《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放过礮之后,还要细吹细打一次,都是照例的规矩。”菡子《源远流长》:“前二三十年,我们每个春上都拣个日子出个大会细吹细打地祭他。”
    • 7.
      脚士释义:旧时奉官府差遣办事的人。《旧唐书·王鉷传》:“又敕本郡高户为租庸脚士,皆破其家产,弥年不了。”
    • 8.
      长檄释义:⒈长牒。给行远路者以某种证明的文书。《后汉书·安帝纪》:“其各勑所部长吏,躬亲晓喻。若欲归本郡,在所为封长檄;不欲,勿强。”李贤 注:“长檄犹今长牒也。”《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青州 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 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稟食。”⒉长篇檄文。元 张宪《匡复府》诗:“扬州 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 长檄 魏生 谋,大义精忠照千古。”

本郡(ben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本郡是什么意思 本郡读音 怎么读 本郡,拼音是běn jùn,本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本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