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谕 上谕的意思
shàng

上谕

简体上谕
繁体上諭
拼音shàng yù
注音ㄕㄤˋ 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yù,(1)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组词】:面谕。手谕。谕旨。晓谕。(2)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3) 古同“喻”,比方。

基本含义

皇帝的命令或旨意。

上谕的意思

上谕 [shàng yù]

1. 古时皇帝以诏书形式发布的命令、告示。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条约,都是从这里发出“上谕”签订的。——《故宫博物院》

[imperial edict;]

上谕 引证解释

⒈ 即诏书。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上諭蠲免 山西 所欠谷草,大学士臣 吴琠 、臣 陈廷敬 等公疏谢恩。”
《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过上諭,原説不久就要裁撤釐卡的,怎么又添了这许多捐局呢?”


国语词典

上谕 [shàng yù]

⒈ 皇帝告令臣民的诏书。

《元史·卷一二八·阿里海牙传》:「是州生齿数百万口,若悉杀之,非上谕伯颜以曹彬不杀意也,其屈法生之。」
《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过上谕,原说不久就要裁撤厘局的,怎么又添了这许多捐局呢?」


上谕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圣旨释义:封建社会里称皇帝的命令,现多用于比喻:他的话你就当成圣旨啦?
    • 2.
      圣谕释义:圣旨。
    • 3.
      诏书释义:皇帝颁发的命令。
    • 4.
      诏令释义:文体名。 古代帝王、太后、皇后所发公文的总称。

上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健勇释义:⒈强健勇猛。《荀子·王制》:“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於仇敌,我将来致之,并閲之,砥礪之於朝廷。”《新五代史·梁臣传·王虔裕》:“﹝ 王虔裕 ﹞为人健勇善骑射。”⒉借指士兵。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引 咸丰 十年八月十一日《上谕》:“蒙古 京旂 兵丁不能奋身击刺,惟 川 楚 健勇,能俯身猱进,与贼相搏。”
    • 2.
      印照释义:执照,凭证。 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宜咨抚臣,开諭军民,自备工本,官给印照,俾永为己业。”《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咸丰三年十二月丙申发出“上谕”一》:“城内接应之人又被搜杀,贼匪又得印照,可以影射。”
    • 3.
      密折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 4.
      密摺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 5.
      战鬨释义:战斗。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上谕》:“虽杀机起自革党,而四境之内皆吾赤子,一经战鬨,两有损伤。”
    • 6.
      约地释义:乡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上谕》:“今之约地乡耆,市井庸鄙以充也。”
    • 7.
      违谕释义:违背上谕。

上谕(shang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谕是什么意思 上谕读音 怎么读 上谕,拼音是shàng yù,上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