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梗概 梗概的意思
gěnggài

梗概

简体梗概
繁体
拼音gěng gài
注音ㄍㄥˇ ㄍ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ěng,(1) 植物的枝或茎。【组词】:菜梗子。(2) 直,挺立。【组词】:梗着脖子。(3) 正直,直爽。【组词】:梗直。(4) 阻塞,妨碍。【例句】:梗塞(sè)。梗阻。心肌梗死。(5) 大略。【组词】:梗概。(6) 有刺的草木。【例句】:梗榆(刺榆)。

gài,(1) 大略,总括。【组词】:大概。概论。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率(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称为此事件的“概率”。亦称“或然率”、“几率”)。以偏概全。(2) 情况,景象。【例句】:胜概(胜景,美丽的景色)。(3) 一律。【组词】:一概而论。(4) 气度,节操;气概。(5) 刮平斗、斛用的小木板。

基本含义

梗概指的是对事物或问题的简要概述或概括。

梗概的意思

梗概 [gěng gài]

1. 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

略举梗概。
故事梗概。

[broad outline; main idea; gist;]

梗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梗槩”。

⒉ 大概,概略。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闻知而復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
李贤 注:“梗概犹粗略也。”
宋 陆游 《书<宛陵集>后》诗:“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⒊ 刚直的气概;慷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魏书·李彪传》:“臣虽下才,輒亦尚其梗概,钦其正直,微识其褊急之性,而不以为瑕。”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他们可以看远大些,‘梗概而多气’,是雄风豪气,不是酸气。”


国语词典

梗概 [gěng gài]

⒈ 大略情形。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上·杜笃》传:「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
《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曾经与黄龙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

大概 大要


梗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大概释义:⒈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捉摸了个大概。 ⒉属性词。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他把情况做了个大概的分析。这件事我记不太清,只有个大概的印象。⒊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雪并没有多厚,大概在半夜就不下了。从这里到西山,大概有四五十里地。那道题大概很难。
    • 2.
      大意释义:⒈主要的意思:段落大意。把他讲话的大意记下来就行了。⒉疏忽;不注意:粗心大意。他太大意了,连这样的错误都没检查出来。
    • 3.
      大略释义:⒈大致的情况或内容:这个厂的问题我只知道个大略。⒉大概;大致:时间不多了,你大略说说吧。⒊远大的谋略:雄才大略。
    • 4.
      大要释义:主要的内容;概要:举其大要。

梗概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细节释义: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⒉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

梗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厓略释义:梗概;大略。
    • 2.
      大域释义:大略;梗概。
    • 3.
      奉元历释义:⒈历法名。宋 熙宁 七年 卫朴 造。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卫朴 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元史·历志二·授时历议下》:“《奉元历》熙寧 七年甲寅 卫朴 造,行十八年,至 元祐 壬申,后天七刻。”⒉宋 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 李锐 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 4.
      小书释义:⒈指价值不大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周训》十四篇”颜师古 注引 汉 刘向《别录》:“人閒小书,其言俗薄。”《南齐书·陆澄传》:“贾氏 注《经》,世所罕习;《穀梁》小书,无俟两注。”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近见皇家所撰《晋史》,其所採亦多是短部小书,省功易閲者。”⒉旧指儿童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老舍《四世同堂》一:“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⒊对己作之谦词。宋 朱熹《答赵提举善誉书》:“近又尝编一小书,略论象数梗概。”《<许杰散文选集>自序》:“我敬以这
    • 5.
      尔乃释义:这才;于是。汉 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 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籍奏之,藏於祕室。及 嬴氏 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 人 严君平 有千餘言,林閭翁孺 才有梗概之法。扬雄 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三国志·魏志·杨阜传》:“吴 蜀 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流眄乎 洛川。”南朝 梁 何晏《景福殿赋》:“既穷巧於规摹,何彩章之未殫?尔乃文
    • 6.
      放物释义:⒈犹仿佛。效法。⒉犹仿佛。梗概,大略。
    • 7.
      梗概释义:大略的内容或情节:故事梗概。
    • 8.
      略读释义:粗略地阅读:略读一遍已知梗概。
    • 9.
      纂略释义:引述内容梗概。
    • 10.
      胡书释义:⒈胡人的文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天文、画绘、棊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鍊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⒉指科斗书。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陶唐 之世,越常国 献千岁神龟,方三尺餘,背上有文科斗书,记开闢以来。帝命録之,谓之龟歷。伏滔 述帝功德铭曰:‘胡书龟歷之文。’”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新野 有生祠之庙,河 南有胡书之碣。”一说,胡书之碣谓 三国 胡昭 所书之碣。参阅 周一良《评介三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见《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 11.
      茶花女释义:三幕歌剧。威尔第曲。作于1852年。脚本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编写。剧情梗概:巴黎交际花薇奥列塔(即茶花女)为阿尔弗莱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浮华、空虚的寄生生活。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他俩的结合。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声誉和个人前程,薇奥列塔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忍痛与阿尔弗莱德断绝关系。最后抑郁而逝。
    • 12.
      行略释义:⒈生平事迹的梗概。 ⒉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
    • 13.
      谱次释义:⒈用曲谱记录。《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十七年,驃国 王 雍羌 遣弟 悉利移、城主 舒难陁 献其国乐。至 成都,韦皋 復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⒉按照事物的系统、类别和次序记录。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惟是间有祖训所未及载,或载而未详者,谨谱次梗概于左。”
    • 14.
      辜榷释义:⒈亦作“辜搉”。 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⒉大略,梗概。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⒊查对;计点。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
    • 15.
      麟经释义:即麟史。唐 黄滔《与罗隐郎中书》:“诚以麟经下笔,诸生而不合措辞;而 史马 抽毫,汉 代而还陈别録。”元 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羣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清 昭槤《啸亭续录·古今史阙》:“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游説,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参见“麟史”。

梗概(gengg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梗概是什么意思 梗概读音 怎么读 梗概,拼音是gěng gài,梗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梗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