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民 [shāng mín]
1. 商人。
商民 引证解释
⒈ 商人。
引《商君书·农战》:“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
《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 注:“商民,通四方之货者。”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乐用何国之品,乐定何国之货,此权操之商民,外人不能强,即政府亦不必助也。”
商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信馆释义:邮局。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 德国 ﹞因于国中城乡、市镇商民聚集之区,遍设书信馆,统以大员,派员经理,凡公文私信莫不递传。”
- 2.
商任释义:指商民所任之职事。《管子·揆度》:“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閒。”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商任,《周礼·閭师》‘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一说指商车。马非百 今诠:“任,即《淮南子·道应篇》‘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之任。高诱 注:‘任,载也。《诗》曰:我任我輦。’商任,指商旅任车而言。”
- 3.
四民释义: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蔡沉 集传:“冬官,卿,主国邦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宋 叶适《留耕堂记》:“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
- 4.
士民释义: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 注:“学习道艺者。”《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唐玄宗 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战国 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 5.
楮贝释义:指纸币,银票。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下》:“初三日,商民持票索银愈急,卧守不去。局绅 庄序端 匿不敢出,於是楮贝填委,市易梗絶。”
- 6.
欺陵释义:同“欺凌”。唐 韩愈《送穷文》:“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明史·云南土司传三·缅甸》:“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清 林则徐《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惟当专心向内,则外侮自不能欺陵。”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受尽了风雨的欺陵,忍足了人们的讥笑。”
- 7.
税课释义:⒈旧时税收机关中分设的部门。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今 崇文门 税课属之户部郎,尚或厉民。”⒉赋税。《明史·周王橚传》:“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清 林则徐《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游弋各洋,冀得走漏税课,售卖禁物。”清 向荣《金陵攻城及拨兵前往上海片》:“不独税课不能徵收,即各属钱粮率多观望。”
- 8.
违延释义:违抗拖延。《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八回:“圣旨已到,谁敢违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仰各学生商民人等一体知照,迅速分别上课开市,毋再违延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