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g,(1)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组词】: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2) 荣誉。【例句】: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3) 使显赫。【组词】:光大。光宗耀祖。(4) 景物。【组词】:春光明媚。(5) 光滑。【组词】:光滑。光洁。光泽。(6) 完了,一点不剩。【组词】:杀光烧光。吃光用光。(7) 露着。【组词】:光膀子。(8) 单,只。【例句】:光剩下一口气。(9) 姓。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1. 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
⒈ 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
引汉 祢衡 《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若诸佛见存,一切洞彻,而威神之力,诸法自在,何为不曜光仪于当今?”
唐 张鷟 《游仙窟》:“敢陈心素,幸愿照知!若得见其光仪,岂敢论其万一!”
清 刘大櫆 《与某翰林书》:“櫆 明年将至京师,使得立於堂阶之下,而望先生之光仪,幸甚。”
⒈ 光华的仪容。
引《文选·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少卿先生,前在虞老先生斋中得接光仪,不觉鄙吝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