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论 [jí lùn]
1. 透彻地论述;竭力论述;畅谈。
极论 引证解释
⒈ 透彻地论述;竭力论述;畅谈。
引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西戎部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五:“东莱 吕成公 退居 金华,陈同甫 间往视之,极论至夜分。”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悬解·徽喻》:“一日秋雨中, 茂京 携画见过,因极论画理,其义皆与诗文相通。”
极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2.
兆古释义:太古,远古。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极太极论》:“茫茫兆古,不可端倪;推而下之,今日之世界,他日更作何归宿乎?”
- 3.
剗汰释义:裁除,废除。 《明史·杨守随传》:“守随 愤,独上章极论之曰:‘陛下嗣位以来,左右近臣,不能祗承德意,尽取先朝良法而更张之,尽诬先朝硕辅而剗汰之。’”
- 4.
备礼释义:谓礼仪周备。 《诗·小雅·鱼丽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汉 蔡邕《郭有道碑》:“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岂求备礼乎?”宋 叶适《胡尚书奏议序》:“余闻 隆兴、乾道 中,不能击 龙大渊、曾覿,不得为有名臺諫;公不但备礼弹劾,必极论罢斥乃已。”
- 5.
恢论释义:极论;畅论。
- 6.
苦河释义:佛教语。 指苦难的遭遇。《大集经》卷十九:“能悟众生,善作诸行,能乾苦河。”隋 彦琮《通极论》:“吾少长 山 东,尚 素王 之雅业;晚游 关 右,慕 黄 老 之玄言,俱是未越苦河,犹沦火宅。”《花城》1981年第6期:“曾蔷玫 同志饮干了失去母爱的苦河,吐出了爱的清泉。”
- 7.
裁节释义:⒈裁抑节制。《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宋 苏洵《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明 高攀龙《书<唯庵先生志铭>后》:“先生少弱,稍动作輒疲,必偃仰时自休息。然善裁节一切,不竭其意之所欲,不务其力之所不胜。”⒉削减;节省。宋 苏洵《上皇帝书》:“今之用人最无谓者,其所谓任子乎……朝廷自近年始有意于裁节,然皆知损之而未得其所损。”《元史·许有壬传》:“有壬 极论,帝当亲祠太庙……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今见于方畧者
- 8.
货交释义:⒈以财货交往。 《管子·枢言》:“先王不货交,不列地。”尹知章 注:“货交则人心有亲疎。”⒉货物交易。《宋史·韩川传》:“﹝ 韩川 ﹞为监察御史,极论市易之害,以为:‘虽曰平均物直,而其实不免货交以取利。’”
- 9.
重侍下释义:指祖父母存在之日。 宋 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往年在重侍下,每夜侍 滎阳公 与祖母 张夫人 极论学问及出世法。”
- 10.
韩令释义:指 唐 韩愈。愈 曾因上疏极论宫市之弊,贬为 阳山(今 广东 阳山)令,故称。唐 罗隐《牡丹花》诗:“可怜 韩 令功成后,辜负穠华过一身。”按,相传 愈 之侄 湘 曾以染色牡丹点化 愈,未果。罗隐 诗即用其事。参见“韩湘子”。
- 11.
首荐释义:⒈首先推荐。 唐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⒉指科举考试中被取为第一名。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明 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思曾 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礼经》为京闈首荐。”《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主》:“喜得他苦志读书,十九岁便得中了乡场第二名。不得首荐,心中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