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漏 [yǒu lòu]
1. 佛教语。指世间一切有烦恼的事物。漏,或译为烦恼。
有漏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世间一切有烦恼的事物。漏,或译为烦恼。
引《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今兹远遁,非苟违离,欲断无常,絶诸有漏。”
《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无缘不復劳烹飪,有漏从教老岁华。”
国语词典
有漏 [yǒu lòu]
⒈ 佛教用语。指三界众生的烦恼。
引《分别功德论·卷二》:「以无漏法断诸有漏。」
有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谛释义:七谛指七种真实之理。即:爱味谛,又作味谛、爱实,乃集谛之理,指于诸有漏法能生爱心,实为生死流转之因。
- 2.
五取蕴释义:由烦恼而生,或生烦恼的有漏五蕴。
- 3.
依通释义:佛教语。谓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药力或咒术表现出来的神通。
- 4.
俗戒释义:⒈指有漏的戒。⒉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 5.
十一智释义:十一智 [出大般若经] 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
- 6.
天网恢恢,疎而不漏释义: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網恢恢,疎而不失。”《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衆人齊發起喊來道:‘是天網恢恢,疎而不漏,你與小娘子殺了人,拐了錢財,盗了婦女,同往他鄉,却連累我地方鄰里打没頭官司!’”《红楼梦》第六九回:“自古‘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天道好還。你雖悔過自新,新已將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亂,天怎容你安生?”《冷眼观》第二一回:“那旗婆……希圖訛詐銀錢,誰知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忽被那做現任 孝感 縣知縣 寇若準 當場察破。”
- 7.
挨门逐户释义: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 8.
搜采释义:⒈搜采亦作“搜採”。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明 宋濂《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下迄 寧宗,靡不网罗,严加搜采。”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孙犁《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⒉蒐採:蒐采亦作“蒐採”。搜集。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
- 9.
无一遗漏释义:没有漏掉的。
- 10.
无性有情释义:无性有情根机的众生,只具有修到人天境界的有漏种子,不能修成罗汉、缘觉和佛。
- 11.
无漏释义:⒈不泄露。⒉没有漏洞。⒊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 12.
有蠙可乘释义: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同“有隙可乘”。
- 13.
有隙可乘释义:有漏洞可以利用,有空子可钻。隙(xì):空子,机会。乘:趁。
- 14.
江河不实漏卮释义:卮:古代盛酒的器具。江河的水,漏处太多,也会像有漏洞的酒器那样迟早要干涸。比喻不能忽视事物的细微之处。
- 15.
滴水不漏释义: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滴水不漏。
- 16.
漏泽园释义:古时官设的丛葬地。 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 宋。宋 徐度《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於 元丰 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 开封府 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於此。意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神宗 乃命外祖总其事。”清 顾炎武《日知录·火葬》:“﹝ 宋 绍兴 二十七年 范同 言:﹞‘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官地安葬,河东 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自 宋 以来此风日盛,国家虽有漏泽园之设,而地窄人多,不能徧葬,相率焚烧
- 17.
漏脱释义:⒈遗漏;脱落。《后汉书·独行传序》:“庶备诸闕文,纪志漏脱云尔。”《南史·吴喜传》:“演之 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 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⒉脱逃;逃亡。《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徐鸿儒 诛后,杨 幸漏脱,遂挟术以遨。”
- 18.
积疑释义:多年的疑惑。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半山》:“友人 沉文学 秋阳偶过,为余言,积疑顿释,为之大快。”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盘洲文集》:“上板之时,元济 重加勘订,间有漏误,从而补正,所增殆犹什一焉。积疑若释,善可知已。”
- 19.
穿漏释义:⒈破败有漏孔。⒉指破漏之屋。⒊穿透。
- 20.
饸饹释义:用饸饹床子(做饸饹的工具,底有漏孔)把和(huó)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等轧成的长条,煮着吃。也作合饹。也叫河漏 (hé·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