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阳文 阳文的意思
yángwén

阳文

简体阳文
繁体陽文
拼音yáng wén
注音ㄧㄤ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g,(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例句】: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组词】: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例句】: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组词】:阳春。(6) 外露的,明显的。【组词】:阳沟。阳奉阴违。(7) 凸出的。【组词】:阳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例句】: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9) 带正电的。【组词】:阳极。阳电。阳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组词】:阳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文采华丽、气势磅礴的文章或言辞。

阳文的意思

阳文 [yáng wén]

1.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characters cut in relief;]

阳文 引证解释

⒈ 器物或印章上凸起的花纹或文字。

明 文彭 《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 把自己小名去了一个‘郎’字,写道:‘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 之印”
;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费鹿峰诗笺》:“费密 稿,下有 鄪密 长方阳文印章一。”

⒉ 相传为古代 楚国 美女。

《淮南子·修务训》:“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説者, 西施、阳文 也。”
高诱 注:“西施、阳文,古之好女。”
《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閭娵、傅予 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李善 注:“皆美女也…… 阳文,许慎 曰:‘ 阳文,楚 之好人也。’”


国语词典

阳文 [yáng wén]

⒈ 印章及器物上所刻笔画凸起的文字。


阳文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阴文释义:印章上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跟“阳文”相对)。

阳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雷天心正法释义:五雷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任道元 ﹞少年慕道,从个师父是 欧阳文彬,传授五雷天心正法,建坛在家,与人行持,甚著效验。”详“五雷法”。
    • 2.
      卖恩释义:谓以小恩小惠收买他人。《三国志·吴志·张温传》:“靖 兵众之势,干任之用,皆胜於 贾原、蒋康,温 尚不容私以安於 靖,岂敢卖恩以协 原 康 邪?”《新唐书·藩镇传·刘济》:“今天子诛 承宗,而 燕 无一卒济 易水 者,正使 潞 人卖恩於 赵,贩忠於上。”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章郇公 在中书。欧阳文忠公 初自 夷陵 县令贬所回,復馆职,通判 滑州。以书与公求一郡,公答之,无可意。文忠 不悦。俄而擢知諫院,一年中歷三司,直 龙图,为学士、河朔 都转运。文忠 始服公非卖恩者。”
    • 3.
      听朝鸡释义:听鸡鸣而趋朝。借指担任京官。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常侍制 秩,居 汝阴,与 王深父 皆有盛名於 嘉祐 治平 之间,屡召不至,虽 欧阳文忠公 亦重推礼之,其诗所谓‘笑杀 潁川 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者是也。熙寧 初,荆公 当国,力致之……尝一日,大雪趋朝,与百官待门於仗舍,时 秩 已衰,寒甚不可忍,喟然若有所恨者,乃举 文忠 诗以自戏曰:冻杀 潁川 常处士,也来骑马听朝鸡。”
    • 4.
      吴娃释义:吴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 娃、閭娵、傅予 之徒……嬿服而御。”李善 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 初以长子 章 为太子,后得 吴娃,爱之。”胡三省 注:“吴 娃…… 吴 楚 之间谓美女曰娃。”清 方文《赠万年少》诗:“挟瑟 吴 娃媚,临书 魏 傅工。”鲁迅《无题》诗:“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 5.
      欧阳修释义:(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期支持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同保守派斗争,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治上趋向保守。他在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 6.
      清粹释义:⒈清高纯正。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涣 子 侃,亦清粹閒素,有父风,歷位郡守尚书。”《世说新语·言语》“司马景王 东征”刘孝标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司马师,字 子元,相国 宣文侯 长子也,以道德清粹重于朝廷。”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韩定辞》:“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⒉犹清秀。《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卢绚 ﹞风标清粹,上目送之,深嘆其藴籍。”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僧家考课》:“灵谷寺 住持,年甫弱冠,姿貌清粹。”《明诗纪事丁籤·黄巩》引《莆阳文献》:
    • 7.
      漕试释义: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
    • 8.
      瞻依释义:⒈瞻仰依恃。 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明张煌言《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清孙枝蔚《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⒉借指父母。⒊敬仰依恋。⒋形容耸立。
    • 9.
      称重释义:⒈称许看重。 宋 许顗《彦周诗话》:“先伯父 治平 四年举进士第一,少从 丁寳臣,以文字为 欧阳文忠公、王岐公 所称重。”明 沉榜《宛署杂记·人物》:“尝荐用里人 霍原 及 申理、张华,为时所称重。”⒉指受到称许看重。《新唐书·张巡传》:“﹝ 巡 ﹞ 开元 末,擢进士第,时兄 晓 已位监察御史,皆以名称重一时。”
    • 10.
      程文释义:⒈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明 代以后特指试官拟作者。《金史·选举志一》:“﹝ 承安 ﹞五年,詔考试词赋,官各作程文一道,示为举人之式。”明 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次科戊辰,加刻程文,自后永为定式。”⒉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宋 苏辙《张公安道答吕陶屯田启》:“伏审决策大廷,程文优等,声华籍甚,庆慰良深。”宋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及公考试礼部,亡兄 子瞻 以进士试稠人中,公与 梅圣俞 得其程文,以为异人。”《金史·选举志一》:“﹝ 章宗 ﹞又諭有司曰:‘举人程文所
    • 11.
      簸钱释义: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唐 王建《宫词》之九三:“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宋 钱愐《钱氏私志》:“内翰伯见而笑云:‘年十七,正是学簸钱时也。’”清 褚人穫《坚瓠首集·词诬欧阳文忠》:“十四五,閒抢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林之夏《赠友》诗:“记得簸钱时节近,青溪 同拜小姑祠。”
    • 12.
      身行释义:⒈操行;品行。《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汉 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⒉亲自执行。《史记·李斯列传》:“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⒊只身行走。宋 苏轼《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闻太师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復。只人马累赘,岂可捨此身行?’”清 翁方纲《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 13.
      钱范释义: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有模和范两种:模中的钱文阳文正书,为翻制范的工具,多用铜或石制;范的钱文阴文反书,范面有沟漕,以便灌注金属熔液,多用铜、铁、土或滑石制成。
    • 14.
      阳字释义:即阳文。
    • 15.
      阳识释义: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阳文的款识称“阳识”。
    • 16.
      阴文释义:印章上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跟“阳文”相对)。
    • 17.
      阴识释义:⒈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阴文的款识称“阴识”。⒉暗暗记住。⒊暗中看出。
    • 18.
      骤至释义:⒈屡次来到。《左传·襄公二十年》:“邾 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杜预 注:“骤,数也。”⒉突然来到。宋 欧阳修《秋声赋》:“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宋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艾青《小泽征尔》诗:“突然如暴风骤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毛发也听到怒吼的声音。”

阳文(yang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阳文是什么意思 阳文读音 怎么读 阳文,拼音是yáng wén,阳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阳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