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素 名素的意思
míng

名素

简体名素
繁体
拼音míng sù
注音ㄇ一ㄥˊ ㄙ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sù,(1) 本色,白色。【组词】:素服。素丝。(2) 颜色单纯,不艳丽。【组词】:素净。素淡。素妆。素雅。素描。(3) 洁白的绢。【例句】:尺素(用绸子写的信)。(4)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组词】:素质。素养。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5) 物的基本成分。【组词】:色素。毒素。维生素。(6) 向来。【组词】:素来。素常。素志。平素。(7) 白,不付代价。【组词】:素餐。(8)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组词】:素食。素席。素油。

基本含义

指素有名望的人。《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性爱山水,於 玄圃 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

名素的意思

名素 [míng sù]

1. 指素有名望的人。

名素 引证解释

⒈ 指素有名望的人。

《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性爱山水,於 玄圃 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


国语词典

名素 [míng sù]

⒈ 有名的饱学之士。也作「名宿」。

《南史·卷二五·张兴世传》:「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


名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火一刀释义:“剡”字的隐语。指 剡县。浙江 嵊县 旧名 剡县,其地有 剡山、金庭山 诸胜。唐 罗隐《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诗:“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宋 赵抃《次韵郡斋偶成》:“两火一刀名素胜,十分双涧地长灵。”
    • 2.
      亚公释义:⒈司徒的别称。因司徒居三公的次位,故称。《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復与 周 平”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元夏 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展力仕宦,可为亚公。”《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共事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吴录》:“羣臣上奏,共推 峻 为太尉,议 胤 为司徒。时有媚 峻 者,以为大统宜在公族,若 滕胤 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贰也。”⒉即阿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亚公,我住 五磯山 下七八十年,见了几家成败。”
    • 3.
      笋脯释义:把笋煮熟晾晒、加以调料的食物。元 虞集《奉别阿鲁灰东泉学士游瓯越》诗:“笋脯尝红稻,蓴羹斫白鱼。”清 陈维崧《五月词》:“五月 荆 南饶好味,笋脯茶油、都上 蛟桥市。细切黄瓜凉欲嚏,厨香正熟长腰米。”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越 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
    • 4.
      衲衣释义:⒈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 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 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⒉代称僧人。宋 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名素(ming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名素是什么意思 名素读音 怎么读 名素,拼音是míng sù,名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