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 [bā bù]
1. 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2. 南匈奴的八部。
4. 指契丹的八部。
八部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
引《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⒉ 南匈奴 的八部。
引《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
⒊ 指 契丹 的八部。
引《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后分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二曰 乙室活部,三曰 实活部,四曰 纳尾部,五曰 频没部,六曰 内会鸡部,七曰 集解部,八曰 奚嗢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八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闼婆释义:⒈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闥缚”、“犍闥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餘大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罗……悉来会坐。”《法苑珠林》卷四:“黑山 北有 香山,其山常有歌舞唱妓音乐之声。山有二崛,一名 为尽,一名 善尽,七宝所成,柔輭香洁,犹如天衣妙音,乾闥婆王从五百乾闥婆在其中止。”宋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河。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闥婆?”按,《翻译名义集·八部》“乾闥婆”注引 鸠摩罗什 曰:“天乐神也。”⒉古代 西
- 2.
二九释义:⒈即十八。 汉 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唐 令狐楚《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⒊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
- 3.
修罗释义: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 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 4.
元侯释义:⒈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杜预 注:“元侯,牧伯。”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⒉指重臣大吏。唐 羊士谔《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唐 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 5.
八股文释义:明清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全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文章议论的中心,各有两股对偶文字,共八股,故名。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
- 6.
八部释义:⒈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⒉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⒊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
- 7.
天龙八部释义: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曰天龙八部。
- 8.
天龙派释义:天龙派出现在金庸多部小说中,其中最知名的是天龙八部中大理枯荣大师执掌的天龙寺,以一阳指和六脉神剑闻名。
- 9.
封神神位释义:三界·首领八部 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 三百六十五正神名目:。
- 10.
展閲释义:展读,观览。 清 沉初《西清笔记》卷二:“上最赏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每展閲,即题数语,细字缀於卷中空处几满。”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已于昨日取得三十八部,重新展阅,觉得实也不恶。”
- 11.
支郎释义:⒈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 道诚《释氏要览·称谓》。⒉指 晋 代高僧 支遁。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
- 12.
甄陀罗释义:谓似人非人。佛教谓天龙八部中的歌神、乐神。亦泛称为听佛说法而化现人形的诸天龙神。
- 13.
甘露法雨释义: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佛法教化众生,就像虚空里有大云,由云降下雨来,普润众生的心,这就是“法雨”。甘露是天人(天龙八部中的天)的一种药,也就是不死之药。吃了这种甘露,可以永久长命,永久不死。这譬喻佛教徒修学佛法,能够得大涅盘的安乐,永久也不会再有生、老、病、死,所以叫做“甘露”。
- 14.
磨喝乐释义:⒈亦作“磨合罗”。 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⒉比喻喜爱的人物。
- 15.
神州六器释义:单机版《天龙八部》中的六种套装。
- 16.
紧那罗释义:佛教天神名。天龙八部之一。也译作紧捺罗、紧陀罗、真陀罗、紧捺洛等。义译为疑神、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为天帝歌神,能歌善舞。
- 17.
脩罗释义: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常与天神作战。佛教采用其名,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康有为《寄赠王幼霞侍御》:“脩罗龙战几何时?王母 重见 善见池。金翅食龙四海水,女床 栖凤万年枝。”
- 18.
迦楼罗释义:梵语的音译。佛教指天龙八部之一,即金翅鸟,半人半鸟,金身红翼,颈有如意珠,两翅展开达336万里,以龙为食。
- 19.
香阴释义:⒈同“香隂”。⒉佛教神名。天龙八部之一。
- 20.
马勒释义: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欧洲19世纪末叶晚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以交响音乐和声乐曲为主。交响乐形式庞大,配器复杂,风格宏伟,富于民间色彩。作品有交响曲十部,其中第二、三、四、八部均加用合唱或独唱。此外,尚有交响性套曲《大地之歌》(采用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七首诗的德译文谱成)。其声乐作品以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康塔塔《悲哀之歌》等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