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箱 [chē xiāng]
1. 车中用来载人或装东西的部分。亦借指车。
3. 谷名。
车箱 引证解释
⒈ 车中用来载人或装东西的部分。亦借指车。
引《隋书·苏夔传》:“夔 为弩楼车箱兽圈,一夕而就。”
宋 曾巩 《读书》诗:“落日号虎豹,吾未停车箱。”
老舍 《骆驼祥子》二:“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⒉ 谷名。
引唐 杜甫 《望岳》诗:“车箱 入谷无归路, 箭栝 通天有一门。”
仇兆鳌 注引 乐史 《寰宇记》:“车箱谷,一名 车水涡,在 华阴县 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
金 元好问 《云峡》诗:“车箱 箭筈 连西东,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魏源 《华岳》诗之三:“谷口一夫防, 车箱 扼莽苍。”
车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仓箱释义:《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 笺:“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唐 权德舆《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 2.
任木释义:⒈古代车箱下面支撑木的通称。 ⒉泛指用以支撑的木头。
- 3.
任正释义:古代车箱底部木档,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谓之“任正”。与在后方者(即所谓“轸”)共相构成车箱之方矩形,故称。《周礼·考工记·輈人》:“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长,以其一为之围。”郑玄 注:“任正者,谓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也。”孙诒让 正义:“郑珍 云:‘车箱三面之下,即軫之左、右、前三方也。’…… 黄以周 云:‘任正者,任此正也。正谓车正,车正者,舆也。舆形方正,故谓之车正,其前、左、右三面材之尌輢式者,与古文“匚”、“正”字同。’”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器用》:“熙寧 八年,章子厚 与予同领军器监,被旨
- 4.
伏兔释义:⒈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⒉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⒊指织机上的部件。⒋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⒌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5.
俴收释义:古代兵车车箱底部的横木。 因较常车为短,故称。
- 6.
左驸释义:古代车箱外左外侧的立木。
- 7.
平较释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
- 8.
斯箱释义:指载粮的车子。箱,车箱。斯,助词。亦借指极多的粮食。语出《诗·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 笺“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北周 庾信《周祀方泽歌·昭夏》:“斯箱既千,子孙则百。”唐 高适《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校緡閲帑藏,发廪忻斯箱。”郭沫若《颂湛江·堵海工程》诗:“开拓盐田万公顷,争收粮食亿斯箱。”
- 9.
服箱释义:负载车箱。 犹驾车。
- 10.
朱网释义:古时挂于殿阁或车箱中装饰或防护。
- 11.
板箱释义:⒈大车的木板车厢。 《墨子·杂守》:“以軺车……为板箱,长与辕等,高四尺。”孙诒让 间诂:“《説文·竹部》云:‘箱,大车牝服也。’…… 郑司农 云:‘牝服,谓车箱。’”⒉木板箱子。梁斌《童年》:“一进屋门,四壁皆空,门上连一个布帘也没有,炕上只有两只旧板箱。”
- 12.
栈轸释义:指编排竹木而成的车箱,不张皮革。
- 13.
牝服释义:古代车箱两旁横木。
- 14.
结軨释义:古代车箱前面和左右两面均用交错的木条结成,形似窗櫺,故称。
- 15.
结轸释义:⒈《楚辞·九章·怀沙》:“鬱结紆軫兮,离慜而长鞠。”朱熹集注:“軫,痛也。”因以“结軫”谓心中郁结而沉痛。⒉停车。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亦作车的代称。
- 16.
翟茀释义: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车子。车帘两边或车箱两旁以翟羽为饰。《诗·卫风·硕人》:“翟茀以朝。”毛 传:“翟,翟车也,夫人以翟羽饰车。茀,蔽也。”陈奂 传疏:“茀即车笭。”唐 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铭》:“建号 西郑,荣旧乡兮,鱼轩翟茀,盛龙光兮。”明 张煌言《得家信有感》诗:“漫向空闺问别离,年来翟茀已难期。”清 钮琇《觚賸·圆圆》:“遂於玉帐结五綵楼,备翟茀之服,从以香轝,列旌旂簫鼓三十里,亲往迎迓。”
- 17.
藩决释义:《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藩,藩篱;羸,缠绕;壮,借为“戕”,损伤;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不亟系羊角,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决”喻边防告警。
- 18.
軨轵释义:车箱的栏杆。
- 19.
车枕释义: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
- 20.
车栏释义:亦作“车阑”。 亦作“车兰”。古代车箱的前面和左右两边用木条构成的大方格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