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毁 [cán huǐ]
1. 残破毁坏。
例房屋残毁。
残毁的身体。
英[mutilated;]
残毁 引证解释
⒈ 摧残破坏。
引《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虽草木残毁殆尽,而巖石秀润可爱。”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陵卫多官军,残毁法不捕。”
残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残毁释义:残破毁坏。
- 2.
残缺释义: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缺不全。
- 3.
残骸释义: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寻找失事飞机的残骸。
- 4.
破败释义:⒈残破:山上的小庙已经破败不堪。 ⒉破落;衰败:破败的家庭。
- 5.
遗残释义:遗留;剩留。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练兵日精鋭,杀敌无遗残。”
- 6.
颓残释义:坍塌残缺。 袁鹰《悲欢·飞》:“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爱登上古老的城墙,倚着颓残的雉堞,伫目纵望遥天。”
残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历运释义:⒈天象运行所显示的一个朝代的气数、命运。 古代认为朝代的兴衰更迭与天象运行相应。《晋书·王鉴传》:“明公遭历运之厄,当阳九之会;圣躬负 伊 周 之重,朝廷延匡合之望。”参见“歷运”。⒉天象运行所显示的一个朝代的气数、命运。古代认为朝代的兴衰更迭与天象运行相应。《汉书·哀帝纪》:“汉 家歷运中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北史·房彦谦传》:“产 禄 承母弟之基,不应歷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隋书·炀帝纪上》:“前代帝王,因时创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歷运推移,年世永久,丘垄残毁,樵牧相趋,塋兆堙芜,封树
- 2.
宁省释义:探望年长的亲属。《旧唐书·哀帝纪》:“左拾遗,充史馆修撰 裴瑑,以堂叔母危疾在 济源,无兄弟侍疾,乞假寧省,从之。”唐 薛用弱《集异记·永清县庙》:“房州 永清县,去郡东百二十里,山邑残毁,城郭萧条,穆宗 时有县令至任,逾年,其弟寧省。”
- 3.
断壁颓垣释义:颓垣:倒了的矮墙。 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 4.
残溃释义:摧残毁坏。
- 5.
焚阬释义: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喻残毁文明。
- 6.
穨阙释义:倾塌缺损。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澧水 又东逕 叶公庙 北,庙前有 公子高 诸梁 碑。旧 秦 汉 之世,庙道有双闕几筵,黄巾之乱,残毁穨闕。”一本作“頽闕”。
- 7.
脩饰释义:⒈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论语·宪问》:“为命,裨諶 草创之,世叔 讨论之,行人 子羽 脩饰之。”宋 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今但与妻孥併力耕桑以图温饱,虽书册亦已一切弃去,况更能脩饰语言,作少年涂抹事乎?”⒉梳妆打扮。《楚辞·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金 王若虚《生日自祝》诗:“清晨闻喧呼,亲旧作生日,初我未免俗,随分畧脩饰。”⒊整修装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黄巾 之乱,残毁穨闕,魏 太和 景初 中,令长脩饰旧宇。”宋 洪适《隶释·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脩饰宅庙
- 8.
雄鸡自断尾释义:比喻明智之士自我伤残以避祸害。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 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杜预 注:“畏其为牺牲,奉宗庙,故自残毁。”唐 白居易《答桐花》诗:“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