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凡俗 凡俗的意思
fán

凡俗

简体凡俗
繁体
拼音fán sú
注音ㄈㄢˊ ㄙ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án,(1) 平常的,不出奇的。【组词】:平凡。凡庸。凡夫俗子。(2)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组词】:凡尘。凡心。(3) 所有的。【例句】: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4) 总共。【例句】:全书凡二十八卷。(5) 大概,要略。【组词】:大凡。凡例。发凡(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基本含义

平凡、普通、庸俗

凡俗的意思

凡俗 [fán sú]

1. 平凡庸俗;平常。

不同凡俗。

[middlebrow;]

凡俗 引证解释

⒈ 庸俗;世俗。

《孔丛子·答问》:“子信之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⒉ 指世俗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不能不恨於破甑” 刘孝标 注引《郭林宗别传》:“鉅鹿 孟敏 字 叔达,敦朴质直,客居 太原,杂处凡俗,未有所名。”
唐 裴铏 《传奇·曾季衡》:“频炷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

⒊ 尘世;尘缘。

唐 黄滔 《狎鸥赋》:“扫尘绪以皆空,那虞触网?负身弓而不綰,詎肯惊弦?则知蝉蜕是非,羽翔凡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若是做吾徒,我与你割断凡俗,怕甚么苦海茫茫难跳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乌》:“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国语词典

凡俗 [fán sú]

⒈ 平凡庸俗。

如:「他看来没什么特征,很凡俗。」

飘逸 高超 潇洒


凡俗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平庸释义:寻常而不突出;平凡:才能平庸。 相貌平庸。平庸的一生。

凡俗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潇洒释义:(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风姿潇洒。这幅画构思别致,笔墨潇洒。
    • 2.
      飘逸释义:⒈洒脱,自然,与众不同:神采飘逸。字体凝重而飘逸。⒉飘浮;飘散:白云飘逸。院子里飘逸着花香。
    • 3.
      高超释义:⒈很高明;超过一般水平:技艺高超。⒉宋代治河工人。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的商胡决口,高超提出了“三节下埽工作法”,为制服这次黄河严重灾害做出了贡献。

凡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二相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 2.
      三途六道释义:“六道”是佛教世界观的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即“三涂”。
    • 3.
      不食烟火释义:⒈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⒉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4.
      人我释义:⒈他人与我。 ⒉借指尘世。⒊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⒋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 5.
      佛慢释义:指克服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于成当是佛之自尊心。
    • 6.
      佛界六道释义:即佛教通常所说的六道,其为佛教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
    • 7.
      俗不伤雅释义:虽然凡俗,但不流于鄙陋而有伤高雅。
    • 8.
      儁迈释义:⒈才智超越凡俗的人。 ⒉才智出众。
    • 9.
      儁逸释义:⒈卓异,不同凡俗。 《后汉书·袁绍传》:“故 九江 太守 边让,英才儁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諂,身被梟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晋书·周访传论》:“札、莚 等负儁逸之材,以雄豪自许。”⒉高迈超逸。宋 欧阳修《与谢景山书》:“景山 留滞州县,行年四十,独能异其少时儁逸之气,就於法度,根蔕前古,作为文章,一下其笔,遂高於人。”清 陈田《明诗纪事戊籤·吴岳》:“冡宰诗,儁逸清洒,入盛 唐 蹊径。”⒊指才智出众而隐居不仕的人。《魏书·太宗纪》:“詔分遣使者巡求儁逸。”
    • 10.
      凡俗释义:平凡庸俗;平常:不同凡俗。流于凡俗。
    • 11.
      凡客释义:凡俗之人;俗客。
    • 12.
      凡浊释义:凡俗重浊。
    • 13.
      出世超凡释义:超出尘世和凡俗。 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14.
      出俗释义:⒈超出凡俗。⒉谓出家。
    • 15.
      利跂释义:谓离世独立,超出凡俗。利,通“离”。
    • 16.
      古心释义: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
    • 17.
      奇峻释义:⒈指奇特峻峭之山。⒉谓诗文的风格、语言严正而不同凡俗。
    • 18.
      奇行释义:不合法度的行为。亦指不同于凡俗的行为。
    • 19.
      好相释义:⒈迷信者认为主好运的一种相貌。《晋书·羊祜传》:“﹝ 祜 ﹞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於天下。’”⒉佛教语。指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种“相”(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和八十种“好”(不同凡俗的细微特征)。明 汤显祖《牡丹亭·玩真》:“诸般好相能停妥。他真身在 补陀,咱 海南 人遇他。”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参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 20.
      守株释义:“守株待兔”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唐 罗隐《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明 沉鲸《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凡俗(fan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凡俗是什么意思 凡俗读音 怎么读 凡俗,拼音是fán sú,凡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凡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