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意思
zhǔ

马克思主义

简体马克思主义
繁体馬克思主義
拼音mǎ kè sī zhǔ yì
注音ㄇㄚˇ ㄎㄜˋ ㄙ ㄓㄨˇ ㄧˋ
结构ABCDE式
字数5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kè,(1) 能够。【组词】:克勤克俭。(2) 战胜,攻下。【组词】: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组词】: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4) 严格限定。【组词】:克日。克期。克扣。(5) 消化。【组词】:克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例句】: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sī sāi,(1) 想,考虑,动脑筋。【例句】: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 想念,挂念。【组词】:思念。思恋。相思。(3) 想法。【组词】: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 姓。 ◎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 马克思主义 Mǎkèsīzhǔyì
[Marxism] 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追随者制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则和政策;尤指由马克思创立或同马克思相联系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包括劳动价值论、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人类活动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相信随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业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阶级对抗的加剧和劳动者的苦难,将导致无产阶级以革命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 [mǎ kè sī zhǔ yì]

1. 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追随者制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则和政策;尤指由马克思创立或同马克思相联系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包括劳动价值论、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人类活动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相信随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业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阶级对抗的加剧和劳动者的苦难,将导致无产阶级以革命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

[Marxism;]

马克思主义 引证解释

⒈ 马克思 和 恩格斯 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指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它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时俱进释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3.
      中国通史释义:原名《中国通史简编》。 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4.
      修正释义:⒈修改使正确:修正错误。⒉篡改(马克思主义)。
    • 5.
      修正主义释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自称是马克思学生的伯恩施坦,公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进行修改、修订,故名。
    • 6.
      共产主义释义:⒈指共产主义社会。 包括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中,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生产资 料全民所有制;全体人民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其丰富,实行“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⒉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 7.
      共产主义世界观释义:也称“无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成果和集中表现。
    • 8.
      共产党宣言释义: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 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奠 定了基础。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 9.
      列宁释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1924)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俄国共产党和苏联的主要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7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1895年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
    • 10.
      列宁主义释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联盟的特殊形式,是阶级斗争在新条件下的继续,是民主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还必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新型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
    • 11.
      刬除释义:铲除;废除。《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嚮种花草甚美,惠开 悉剗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秦始皇 剗除六国,隋煬帝 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於是沿袭千餘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剗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 12.
      功利主义释义:通常指一种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 主要代表是19世纪英国的边沁和穆勒。把资产阶级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利己主义看作人类行为的普遍的道德准则。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
    • 13.
      历史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唯物史观。 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
    • 14.
      唯心辩证法释义: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 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到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德国黑格尔第一个建立起了庞大的唯心辩证法体系,故唯心辩证法又特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 15.
      国家机器释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形象化的称呼。主要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 16.
      国际主义释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简称。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它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紧密团结、互相支援。
    • 17.
      实体释义: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上的一个概念,认为实体是万物不变的基础和本原。 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⒉指实际存在的起作用的组织或机构:经济实体。政治实体。
    • 18.
      异化释义:⒈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⒉德国古典哲学名词。马克思曾借以表述一种同阶级一起产生的社会现象,即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变成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的社会现象。例如,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成为与工人为敌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创立马克思主义后,就不再使用这一词汇。
    • 19.
      思想方法释义: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因世界观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
    • 20.
      恩格斯释义:弗里德里希·恩 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德国伍珀 塔尔市)。1842年到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状况,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844年在巴黎 会见马克思,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加入正义者同盟,并且指导该同盟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恩格斯总结这次革命经验,写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书,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起义学说奠定了基础。19世纪50—60年代,积极参

马克思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时俱进释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3.
      中国通史释义:原名《中国通史简编》。 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4.
      修正释义:⒈修改使正确:修正错误。⒉篡改(马克思主义)。
    • 5.
      修正主义释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自称是马克思学生的伯恩施坦,公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进行修改、修订,故名。
    • 6.
      共产主义释义:⒈指共产主义社会。 包括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中,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生产资 料全民所有制;全体人民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其丰富,实行“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⒉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 7.
      共产主义世界观释义:也称“无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成果和集中表现。
    • 8.
      共产党宣言释义: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 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奠 定了基础。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 9.
      列宁释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1924)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俄国共产党和苏联的主要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7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1895年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
    • 10.
      列宁主义释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联盟的特殊形式,是阶级斗争在新条件下的继续,是民主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还必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新型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
    • 11.
      刬除释义:铲除;废除。《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嚮种花草甚美,惠开 悉剗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秦始皇 剗除六国,隋煬帝 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於是沿袭千餘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剗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 12.
      功利主义释义:通常指一种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 主要代表是19世纪英国的边沁和穆勒。把资产阶级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利己主义看作人类行为的普遍的道德准则。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
    • 13.
      历史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唯物史观。 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
    • 14.
      唯心辩证法释义: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 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到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德国黑格尔第一个建立起了庞大的唯心辩证法体系,故唯心辩证法又特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 15.
      国家机器释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形象化的称呼。主要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 16.
      国际主义释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简称。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它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紧密团结、互相支援。
    • 17.
      实体释义: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上的一个概念,认为实体是万物不变的基础和本原。 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⒉指实际存在的起作用的组织或机构:经济实体。政治实体。
    • 18.
      异化释义:⒈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⒉德国古典哲学名词。马克思曾借以表述一种同阶级一起产生的社会现象,即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变成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的社会现象。例如,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成为与工人为敌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创立马克思主义后,就不再使用这一词汇。
    • 19.
      思想方法释义: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因世界观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
    • 20.
      恩格斯释义:弗里德里希·恩 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德国伍珀 塔尔市)。1842年到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状况,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844年在巴黎 会见马克思,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加入正义者同盟,并且指导该同盟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恩格斯总结这次革命经验,写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书,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起义学说奠定了基础。19世纪50—60年代,积极参

马克思主义造句

1.马克思主义理论刚传入中国时,曾被许多顽固分子视作旁门左道,邪魔异教而大加斥责。

2.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3.他对马克思主义深信不疑。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灵丹妙药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5.改革不能死守马克思主义教条。

6.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马克思主义讲求实事求是。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如同布帛菽粟之于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

9.他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自如。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读音 怎么读 马克思主义,拼音是mǎ kè sī zhǔ yì,马克思主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克思主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