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门 公门的意思
gōngmén

公门

简体公门
繁体公門
拼音gōng mén
注音ㄍㄨㄥ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官方门庭,也指官员、公务员。

公门的意思

公门 [gōng mén]

1. 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

3. 官署,衙门。

公门 引证解释

⒈ 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

《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
《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 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⒉ 官署,衙门。

《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閒事屡扰公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復出入公门。”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有过一位总督很喜欢他,他时常出入公门。”


国语词典

公门 [gōng mén]

⒈ 旧称政府官署。

《文选·韦曜·博弈论》:「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情哉!」

⒉ 君门。

《礼记·曲礼下》:「龟䇲、几杖、席盖、重素、袗?绤,不入公门。」
《文选·枚乘·七发》:「纯粹全牺,献之公门。」


公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释义:俗谚。 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2.
      仇牧释义:人名。春秋 宋 大夫。《春秋·庄公十二年》:“宋 万 弑其君 捷,及大夫 仇牧。”《史记·宋微子世家》:“﹝ 南宫万 ﹞遂以局杀 湣公 於 蒙泽。大夫 仇牧 闻之,以兵造公门。万 搏 牧。牧 齿著门闔死。”后用以借指忠良。《隶续·汉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二附文》:“仇牧 之忿,奋不顾难。”孙中山《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二)》:“虎穴衔力,仇牧 陨首。”
    • 3.
      公门桃李释义:对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的尊称。《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4.
      公门释义:⒈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⒉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
    • 5.
      官市释义:官府设立的集市。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自利官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宋 欧阳修《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又言后苑作官市龟筒,亦禁物。民间非所有,有之为犯法,因请罢内作诸器。”明 李东阳《永贞叹》诗:“六街鬼魅夜攫人,公门白日成官市。”
    • 6.
      末坐释义:亦作“末座”。座次的末位。《晋书·张凭传》:“会 王濛 就 惔 清言,有所不通,凭 於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唐 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深锁雷门宴上才,旋看歌舞旋传杯……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宋 叶适《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君少年,能探请深处,语移日,精鋭锋起,同进皆回目盻末座。”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一白髯者南面坐,苍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伟。”《花月痕》第十回:“不识公门桃李,许我 采秋 追随春风,参入末座否?”
    • 7.
      羔羊素丝释义:《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 传:“小曰羔,大曰羊。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孔颖达 疏:“毛 以为 召南 大夫皆正直节俭。言用羔羊之皮以为裘,缝杀得製,素丝为英饰,其紽数有五。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后因以“羔羊素丝”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与外仪并美。
    • 8.
      自公释义:《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 传:“公,公门也。”马瑞辰 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
    • 9.
      边豆释义:犹笾豆。 宋 沉括 《故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张公墓志铭》:“后数岁某不幸失边豆之助,遂壻公门下。”
    • 10.
      退食委虵释义:谓退朝休息而从容自得。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朱熹 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宋 沉括《熙宁十年谢早出表》:“从事鞅掌,未申补报之勤;退食委虵,更沐优容之赐。”
    • 11.
      退食释义:⒈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⒉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⒊归隐;退休。⒋食量减退;不进食。⒌见“退鱼”。
    • 12.
      钻核释义:钻通李核。形容吝啬。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戎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於世。”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十·杨少卿诗》:“天顺 间,南京 大理少卿 宜兴 杨公復,每令家童於 玄武湖 壖取萍藻以食豚……其与钻核较筹者何异哉!”清 陈维崧《贺新郎·食李戏作》词:“一入公门身更辱,钻核羞他名士,但説着 王戎 冷齿。”
    • 13.
      闇室不欺释义:据 汉 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载,卫大夫 蘧伯玉 仁智敬上,夜间乘车过 卫灵公 阙,按照礼制下公门,式路马,不以闇昧废礼。 后因以“闇室不欺”谓在无人看見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闇室不欺,託生安養。”参见“不欺暗室”。

公门(gong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门是什么意思 公门读音 怎么读 公门,拼音是gōng mén,公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