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鹿皮 鹿皮的意思

鹿皮

简体鹿皮
繁体
拼音lù pí
注音ㄌㄨˋ ㄆ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鹿

lù,(1)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2) 方形的粮仓。【例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3) 粗,粗劣。【组词】:鹿裘。鹿布。鹿床。(4) 姓。

pí,(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组词】:皮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组词】:裘皮。(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组词】:封皮。书皮。(4) 表面。【组词】:地皮。(5) 薄片状的东西。【组词】:豆腐皮。(6) 韧性大,不松脆。【例句】:花生放皮了。(7) 不老实,淘气。【组词】:顽皮。(8) 指橡胶。【组词】:胶皮。皮球。(9)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皮肤白皙光滑,像鹿一样的皮肤。

鹿皮的意思

鹿皮 [lù pí]

1. 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

3. 见“鹿皮冠”。

鹿皮 引证解释

⒈ 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

《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国语·齐语》:“桓公 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吕湛恩 注:“陈祥道 《礼书》: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氏 曰:束帛,十端也。儷,两也。皮,鹿皮。”
何垠 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

⒉ 见“鹿皮冠”。


鹿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冠释义:⒈像帽子一样盖覆在上面的云。 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飞阁缨虹带,曾臺冒云冠。”⒉僧道或隐者的帽子。晋 陆机《赠潘尼》诗:“舍彼玄冕,袭此云冠。遗情市朝,永志丘园。”《水浒传》第五九回:“﹝ 朱武 ﹞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 干王 ﹞一时解了龙袍角帽,改换云冠便服。”⒊高帽。《旧唐书·音乐志二》:“《景舞乐》,舞八人,花锦袍,五色綾袴,云冠,乌皮靴。”明 袁宏道《大人寿日戏作》诗:“白马繫垂杨,云冠高峨峨。”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银杏》:“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
    • 2.
      仪刀释义: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 3.
      俪皮释义:成对的鹿皮。 古代用为聘问、酬谢或定婚的礼物。
    • 4.
      决牖释义:喻医治耳聋。 语出 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篇》:“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妾有磨镜之石,决牖之术。即能洞澈万里,眇察絶响。”清 钱谦益《左耳病戏作十二韵》:“嘆世侵寻似鹿皮,聋虽半耳已如痴,盈樽社酒凭谁餉,决牖仙方久不窥。”
    • 5.
      剥制释义: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6.
      小侯释义:⒈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⒉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⒊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禹 少子 鸿,好筹策。永平
    • 7.
      狩猎衫释义:打猎时穿的衣服;尤指边疆居民穿的一种类似衬衫、通常为鹿皮做的有饰穗的长上衣。
    • 8.
      生年释义:⒈出生;出生以来。 《后汉书·吕布传》:“术 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 刘备。”唐 李白《行行且游猎篇》:“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⒉年岁。《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异闻集·王度》:“度 家有奴曰 豹,生年七十矣。”⒊活着的时候。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杜镇南 之作牧,当世树碑;竇车骑 之临戎,生年刻石。”唐 杜甫《耳聋》诗:“生年 鶡冠子,叹世 鹿皮翁。”
    • 9.
      白鹿巾释义:古代隐士所戴的白色鹿皮做的头巾。
    • 10.
      白鹿币释义:汉武帝 时的一种货币。 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 11.
      皮币释义:⒈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⒉汉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按,此币发行于 汉武帝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是一种信用货币。
    • 12.
      皮弁释义: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
    • 13.
      皮弁素绩释义:鹿皮帽子,白色衣服。
    • 14.
      离皮释义:指成对的鹿皮。 古代用为聘问、酬谢或定婚的礼物。
    • 15.
      綦弁释义:古代的一种青黑色鹿皮冠。
    • 16.
      绛罗释义:红色纱罗。《隋书·礼仪志七》:“鹿皮弁,九琪,服絳罗襦,白罗裙。”唐 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絳罗高卷不胜春。”《宋史·舆服志三》:“乾道 九年,又用履袍,袍以絳罗为之。”
    • 17.
      衲衣释义:⒈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 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 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⒉代称僧人。宋 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 18.
      髟髟释义:⒈毛发长貌。 北周 庾信《竹杖赋》:“髮种种而愈短,眉髟髟而竞长。”倪璠 注:“眉髟髟者,言眉之长垂如髮也。”唐 皮日休《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诗:“八十餘年住 镜巖,鹿皮巾下雪髟髟。”清 姜葆初《<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笑见女史鬢髟髟,天吴紫凤绣垂縿。”⒉谓草木枝叶长垂貌。清 张鉴《冬青馆古宫词》之一三一:“邗江 杨柳碧髟髟,银烛经宵照舞筵。”
    • 19.
      鸳鸯偶释义:鸳鸯雌雄相随,飞止相匹。比喻和睦的夫妻。唐 李白《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王琦 注:“《尔雅翼》:‘鸳鸯,鳧属也。雄名为鸳,雌名为鸯。雌雄未尝相捨,飞止相匹。人得其一,则其一思而死。’”亦省作“鸳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 20.
      鹿冠释义:见“鹿皮冠”。

鹿皮(lup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鹿皮是什么意思 鹿皮读音 怎么读 鹿皮,拼音是lù pí,鹿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鹿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