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食 大食的意思
shí

大食

简体大食
繁体
拼音dà shí
注音ㄉㄚˋ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含义

指西域大食国的人或事物。

大食的意思

大食 [dà shí]

1. 波斯语T?zī(Tay)或T?jīk的音译。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唐以来,我国用以称阿拉伯帝国。

3. 我国古代对南海某一地之称。

大食 引证解释

⒈ 波斯 语(Tay)的音译。原为一 伊朗 部族之称。 唐 以来,我国用以称 阿拉伯帝国。

唐 杜环 《经行记·大食国》:“大食 一名 亚俱罗。其 大食 王号 暮门,都此处。其士女瓌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
《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大食,本 波斯 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
《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唐 永徽 以后,﹝ 大食 ﹞屡来朝贡。其王 盆泥末换 之前谓之 白衣大食,阿蒲罗拔 之后谓之 黑衣大食。”

⒉ 我国古代对南海某一地之称。 《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按, 马来 语称海为tajik,又转而为Tumasik,即 新加坡 与今 马来西亚 柔佛州 之合称, 大食 可能指这一地区。参阅 冯承钧 《西域地名》。

大食 君闻之,齎金一囊置其郊,行者輒避。”
《宋史·外国传五·闍婆》:“西至海四十五日,南至海三日,汎海五日至 大食国。”


国语词典

大食 [dà shí]

⒈ 国名。即阿拉伯帝国,回教教祖穆罕默德所创建。

《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下·大食传》:「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好白皙,出辄鄣面。」


大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侑释义:⒈三劝食。古代贵族大食或祭祀之礼。⒉同“三宥”。
    • 2.
      商胡释义:古称至 中国 经商的胡人。多指 粟特、大食 商人。
    • 3.
      多氏释义:即 大食。
    • 4.
      大石调释义:商调乐律名。本作大食调。
    • 5.
      大食释义:波斯语音译词。原 是伊朗一个部族的名称。中国古代自唐以后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8世纪中期,阿拔斯王朝(750—1258)取代了倭马亚王朝(661—750),自大马士革迁都巴格达,衣、旗崇尚黑色,中国称其为黑衣大食或东大 食。旧王室后裔逃往西班牙,以科尔多瓦为首都,建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衣、旗崇尚白色,中国 称其为白衣大食或西大食。北非的法提玛王朝(909—1171)曾以开罗为首都,衣、旗崇尚绿色,中国称其 为绿衣大食或南大食。
    • 6.
      安贴释义:⒈同“安帖”。宋 王溥《唐会要·石国》:“﹝ 开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弃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元典章·吏部五·职制》:“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不致减削气力,验事轻重陞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安贴,还想要去。”清 林则徐《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现在沿海閭阎,照常安贴,堪以上慰宸怀。”王西彦《黄昏》:“她只简单地觉得,自从离开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⒉平复。宋 袁文
    • 7.
      寻寻释义:⒈无边无际。⒉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唐杜环《经行记》。或以为古代大食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苏丹境内尼罗河以东到红海之滨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沉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 8.
      延留释义:⒈留居。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张华 ﹞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上赐以袭衣、冠带、被褥等物,令閤门宴犒讫,就馆,延留数月遣回。”⒉延续;拖延不走。茅盾《暴风雨》:“昨晚延留到今晨的密雨,趁着晓风,打扑人脸越发有劲。”杨沫《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十一月下旬我正准备走了,孩子忽然生起病来,我焦灼,可是隐隐地又有些欢喜--这样仿佛给自己的延留找到了借口。”
    • 9.
      慈泽释义:⒈犹恩泽。南朝 梁 沉约《谢女出门宫赐绢绮烛启》:“慈泽曲临,珍华兼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七一九年,安国 王上表称:‘从此年来,被 大食 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⒉父亲的手泽。清 龚自珍 有《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诗。
    • 10.
      月支释义:⒈也作月氏(zhī)。 ⒉古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后遭匈奴攻击。汉文帝初年一部分西迁至伊犁河上游,又迁至阿姆河流域,称大月支。没有西迁的进入祁连山区与羌族杂居,称小月支。⒊唐羁縻都督府名。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8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
    • 11.
      流美释义:⒈流畅华美。后蜀 何光远《鉴诫书·鬼传书》:“既而细视之,果见文翰流美,徵古述今,词旨感伤。”清 王晫《今世说·品藻》:“陆拒石,年十五,作《春郊赋》,词藻流美,笔不停缀。”⒉流畅动听。宋 姜夔《琴曲·侧商调》:“伊州 大食调黄钟律法之商,乃以慢角转弦,取变宫、变徵散声、此调甚流美也。”
    • 12.
      碧甖释义:绿色的罂瓶。唐 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鐫错碧甖鸊鵜膏,鋩鍔已莹虚秋涛。”
    • 13.
      胃强脾弱释义:胃火大食欲强,但是脾虚运化无力,生湿所以口淡无味。
    • 14.
      自达国释义:古国名。即指以缚达城为首都的*黑衣大食。
    • 15.
      花锦释义: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雍熙 元年,国人 花茶 来献花锦。”
    • 16.
      蔷薇水释义:香水名。南唐 张泌《妆楼记·蔷薇水》:“周 显德 五年,昆明国 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旧説蔷薇水乃外国採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採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採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故 大食国 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
    • 17.
      衍食释义:⒈扩大食邑。⒉广大的食邑。
    • 18.
      越诺释义:古代西域出产的一种上等织物。《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开元 六年,遣使贡献锁子甲、水精杯、马脑瓶、驼鸟卵及越诺之类。”《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进象牙五十株……五色杂花蕃锦四段、白越诺二段。”《文献通考·四裔十六》:“有大鸟卵,真珠,玻璃,珊瑚……越诺布,金缕织成,赤麖皮,薰陆、欝金、苏合、青水等香。”
    • 19.
      阿拉伯帝国释义: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中国史称大食国。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麦加、麦地那,后移到大马士革、巴格达。8世纪中叶版图跨亚、非、欧三洲。1258年灭亡。
    • 20.
      革船释义:用皮革制成的船。 元 吴莱《大食瓶》诗:“县度缚绳絙,娑夷航革船。”史载 匈奴 以马革制船。《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秋,北虏果遣二千骑候望 朔方,作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者,以 汉 有备,乃引去。”

大食(da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食是什么意思 大食读音 怎么读 大食,拼音是dà shí,大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