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 [kuí duó]
1. 揣度,估量。
揆度 引证解释
⒈ 揣度,估量。
引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
《晋书·外戚传·羊琇》:“又观察 文帝 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 武帝 默而识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彼奉其国王之命,航海而来,不过欲化 中国 为彼教,揆度事势,寧有是理?”
吴组缃 《山洪》二六:“大哥这番指点, 三官 是相信的,他一时十分动心,但这种揆度也不见得稀奇。”
国语词典
揆度 [kuí duó]
⒈ 揆察测度。也作「揆测」。
引《史记·卷一〇五·扁鹊仓公传》:「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
揆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可揆度释义: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2.
商任释义:指商民所任之职事。《管子·揆度》:“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閒。”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商任,《周礼·閭师》‘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一说指商车。马非百 今诠:“任,即《淮南子·道应篇》‘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之任。高诱 注:‘任,载也。《诗》曰:我任我輦。’商任,指商旅任车而言。”
- 3.
揆度释义:估量;揣测:揆度得失。
- 4.
无策释义:亦作“无筴”。没有计谋;没有办法。《管子·揆度》:“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筴焉。”一本作“无策”。《汉书·匈奴传下》:“周 得中策,汉 得下策,秦 无策焉。”《文献通考·钱币二》:“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会子,数目滋多,称提无策。’”金 元好问《太原》诗:“古来全 晋 非无策,乱后清 汾 空自流。”潘漠华《晚上》:“他这样追寻着酒,是他可怜的无策的心,自知只能这样无理胡涂的度日了。”
- 5.
沛泽释义:⒈沼泽,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烧山林,破增藪,焚沛泽,逐禽兽。”《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⒉指古代 沛邑 的大泽。传说为 汉高祖 斩白蛇之处。汉 班彪《王命论》:“唐 据火德,而 汉 绍之。始起 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唐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鹿走 周 原,辅 秦 图而兴霸;蛇分 沛泽,翼 唐 运以基皇。”⒊盛大的恩泽。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
- 6.
百揆释义:⒈总理国政之官。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宋 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明 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⒉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吉州 长史 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
- 7.
衢塞释义:市廛关塞。《管子·揆度》:“其在涂者,籍之於衢塞;其在穀者,守之春秋;其在万物者,立貲而行。”郭沫若 等集校:“‘在涂(涂)者’指商旅言……商旅则于市廛关塞而征籍之。”
- 8.
解验释义:⒈理解验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⒉解送与验收。清 钱谦益《孙公行状》:“公当关之功益著,所指冒没赏功银三十万者,只二十万,收支解验,簿牒井然,不能以錙銖点。”
- 9.
谋度释义:考虑揆度。
- 10.
边戍释义:⒈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⒉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宋 曾巩《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