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罪己 罪己的意思
zuì

罪己

简体罪己
繁体
拼音zuì jǐ
注音ㄗㄨㄟˋ ㄐ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jǐ,(1) 对别人称本身。【组词】: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基本含义

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自责自己的错误。

罪己的意思

罪己 [zuì jǐ]

1. 引咎自责。

罪己 引证解释

⒈ 引咎自责。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国语词典

罪己 [zuì jǐ]

⒈ 归罪于己。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
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劄子〉:「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罪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倚释义:⒈亲近而依附。《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卑 爰疐 ﹞谋欲藉兵兼并两昆弥。两昆弥畏之,亲倚都护。”颜师古 注:“倚,依附也。”⒉亲信而倚重。《金史·完颜守贞传》:“明昌 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守贞 惶恐,表乞解职。詔曰:‘卿达机务,朕所亲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明史·金幼孜传》:“使自 瓦剌 来,帝召 幼孜 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 2.
      六瘼释义:民间的各种疾苦。《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陛下爰发明詔,广求六瘼,同 禹 汤 之罪己,高 宋景 之守正,澍雨应时,年穀斯稔。”清 高士奇《天禄识馀·六瘼》:“六瘼,即六事也。”此指六卿所掌各项政令范围内民之疾苦。参见“六事”。
    • 3.
      哀痛诏释义: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末年遂弃 轮臺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岂非仁圣之所悔哉!”前蜀 韦庄《赠薛秀才》诗:“但闻哀痛詔,未睹凯旋歌。”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引 清 蒋琦龄《中兴十二策》:“不幸而运值中否,灾害并至,则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责,期与天下更始。”
    • 4.
      崇饰释义:⒈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⒉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
    • 5.
      归狱释义:⒈犹归罪。《公羊传·闵公元年》:“﹝ 庆父 ﹞使﹝ 邓扈乐 ﹞弑 子般,然后诛 邓扈乐 而归狱焉。”《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颜师古 注:“李奇 曰:‘归罪过于民,不罪己也。’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严复《<法意>按语》:“唐 宋 诸儒,想望太平,皆太息于先王经制之破坏,而归狱 商君。”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汉口 之焚,论者胥归狱 冯公。”⒉返归监狱。唐 白居易《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⒊归结狱讼。清 魏源《圣武记》卷八:“又狱有不能结
    • 6.
      往术释义:往古之道。汉 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陛下深惟 禹 汤 罪己之义,归咎自责,寅畏天戒,详延百僚,博问公卿,知变所自,审得其故,修復往术,以答天命。”
    • 7.
      忽焉释义:快速貌。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宋 梅尧臣《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清 陈维崧《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 8.
      挹损释义:⒈减少;缩小。《管子·轻重乙》:“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汉书·谷永杜邺传赞》:“及 钦 欲挹损 凤 权,而 鄴 附会 音商。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⒉贬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明史·宦官传二·冯保》:“保 属 居正 草帝罪己手詔,令颁示阁臣。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⒊谦逊。汉 蔡邕《和熹邓后谥》:“允恭挹损,密勿在勤。”《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文帝 纳后于 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 9.
      揽塞释义:全部杜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陛下夙夜勤苦,思有以揽塞时变,固宜改更理化,下罪己之詔,修顺时之令。”
    • 10.
      札瘥释义:因疫疠、疾病而死。《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国 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昬,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杜预 注:“大死曰札,小疫曰瘥。”孔颖达 疏:“﹝札、瘥、夭、昬﹞揔説诸死,连言之耳。”《晋书·简文三子传赞》:“帝子分封,婴此鞠凶。札瘥继及,祸难仍鐘。”《旧唐书·文宗纪下》:“如闻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继,宵旰罪己,兴寝疚怀。今长吏奏申,札瘥尤甚。”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二三:“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羣情。”明 归有光《蠲贷呈子》:“当凶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谓当以王命施惠,家赐户益之,犹不能济,而
    • 11.
      罪己释义:引咎自责。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 12.
      罪己责躬释义: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 13.
      罪身释义:罪己。
    • 14.
      轮台释义:⒈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⒉古地名。在今 新疆 轮台 南。本 仑头国 (一作 轮台国 ), 汉武帝 时为 李广利 所灭,置使者校尉,屯田于此。 武帝 晚年颁发《轮台罪己诏》中的 轮台 即此。后并于 龟兹 。参见“ 轮臺詔 ”。⒊古县名。 唐 贞观 中置。治所当在今 新疆 米泉 境。 贞元 中地入 吐蕃 。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臺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 天山 路。” 清 沉青厓 《钱博士登俊赠西域地图》诗:“ 轮臺 及 阳关 ,如在掌上指。”⒋泛指边塞。 唐 郑愔 《
    • 15.
      轮台诏释义:汉武帝 一生,致力开拓 西域,国力大损。至晚年深悔之,遂弃 轮台 之地,并下诏罪己,谓之“轮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宋 杨万里《读罪己诏》诗:“莫读《轮臺詔》,令人泪点垂。”
    • 16.
      顺治遗诏释义:是顺治帝去世后,由朝廷公布的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应当说,这十四条“罪己诏”,有的是顺治帝自己的意思,有的部分是自己的意思,有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思——或是皇太后的意思,或是辅政大臣的意思。

罪己(zu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罪己是什么意思 罪己读音 怎么读 罪己,拼音是zuì jǐ,罪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罪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