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lú,(1) 饭器。(2) 黑色。【例句】:“卢弓一,卢矢百”。(3) 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4) 姓。
1. 笑的样子。一说,喉间发出的笑声。
例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英[laugh;]
⒈ 喉间的笑声。
引宋 陆游 《书感》诗:“成败只堪三太息,是非终付一胡卢。”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夸甚么自己醒,説甚么他人醉,胡卢今后,大家休题。”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无端妄拟为鸳聚,思之暗自胡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视 成 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议长诸女胡卢大笑,谓吾为女子,例不得预,目吾为狂。”
⒉ 同“葫芦”。参见“胡芦”。
引宋 范成大 《将至公安》诗:“公安县 前酒可沽,不如且听提胡卢。”
元 顾亮 《月氏王头歌和杨铁崖》:“快剑一斫天柱折,留取胡卢饮生血。”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
⒈ 喉间的笑声。
引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今日里相逢歧路,生和死总付一胡卢 。」
《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⒉ 葫芦作的贮酒器。宋·范成大〈将至公安〉诗:「公安县前酒可沽,不如且听提胡卢。 」也作「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