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转韵 转韵的意思
zhuǎnyùn

转韵

简体转韵
繁体轉韻
拼音zhuǎn yùn
注音ㄓㄨㄢˇ 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ǎn zhuàn zhuǎi,(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yùn,(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组词】:韵白。琴韵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组词】:风韵。气韵。韵味。

基本含义

指音韵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互相转换使用。

转韵的意思

转韵 [zhuǎn yùn]

1. 指一首诗词中间由押某个韵换押别的韵。

[change rhyme;]

转韵 引证解释

⒈ 又称“换韵”。古代韵文中,除律诗、绝句不得转韵和词曲的转韵须有定格外,古体诗赋与其他韵文每隔若干句就可以转换一韵,转韵一般比较自由。

《南齐书·乐志》:“又寻 汉 世歌篇,多少无定,皆称事立文,竝多八句,然后转韵。”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诗用韵之法》:“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於是有上下各自为韵,若《兔罝》及《采薇》之首章,《鱼丽》之前三章,《卷阿》之首章者;有首末自为一韵,中间自为一韵,若《车攻》之五章者;有隔半章自为韵,若《生民》之卒章者;有首提二韵,而下分二节承之,若《有瞽》之篇者。此皆《诗》之变格。然亦莫非出于自然,非有意为之也。”


国语词典

转韵 [zhuǎn yùn]

⒈ 写作诗词时在中途更换韵脚。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二·古诗用韵之法》:「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


转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言律诗释义: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沉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 2.
      惊杨叶释义:《战国策·西周策》:“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后以“惊杨叶”形容射箭的技艺精湛高明。唐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 3.
      投食释义:⒈就食;求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诸葛恪 围 合肥 新城”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唐 王建《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⒉投掷食物。唐 白居易《仲夏斋居偶题》诗:“搴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
    • 4.
      换韵释义: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转韵”。
    • 5.
      江南弄释义:乐府《清商曲》名。 南朝 梁 天监 十一年,梁武帝 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即《江南弄》、《龙笛曲》、《采莲曲》、《凤笙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皆轻艳绮靡。又 南朝 梁 沉约 作《赵瑟曲》、《秦筝曲》、《阳春曲》、《朝云曲》四曲,亦称《江南弄》。两者格调、字句全同,并同有转韵,说明《江南弄》一调已成定格。有人认为是 唐、五代 词的雏形。唐 陆龟蒙《乐府杂咏·双吹管》:“高楼微月夜,吹出《江南弄》。”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江南弄》。
    • 6.
      赴辟释义:应朝廷征召。唐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明年赴辟下 昭 桂,东郊慟哭辞兄弟。”参见“赴召”。
    • 7.
      转句释义:⒈谓诗的转韵。⒉绝句诗的第三句叫转句。

转韵(zhuany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转韵是什么意思 转韵读音 怎么读 转韵,拼音是zhuǎn yùn,转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转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