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来文 来文的意思
láiwén

来文

简体来文
繁体來文
拼音lái wén
注音ㄌㄞ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i,(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组词】: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组词】: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组词】: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例句】: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组词】: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句】: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例句】: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上来。(9) 表示发生。【例句】: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例句】: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例句】: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13)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接收到的信函、文书等。

来文的意思

来文 [lái wén]

1. 送来或寄来的公文。

来文 引证解释

⒈ 送来或寄来的公文。

《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 使人賫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却才教放入城门。”


国语词典

来文 [lái wén]

⒈ 送来或寄来的文件。

《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使人赍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


来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2.
      内开释义:公文用语,援引来文时用之。
    • 3.
      和氏璧释义:《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
      回鹘文释义: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 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 5.
      奇葩释义: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奇葩斗妍。这篇小说是近来文坛上出现的一朵奇葩。
    • 6.
      奉此释义:旧时公文用语。结束所引来文,继以“奉此”引起下文。
    • 7.
      拉哈伯释义:或作喇合;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来文“Rahab”意即广大,骄傲的意思。
    • 8.
      据此释义:依据这些--旧式公文用语,用于引叙下级机关来文之后,承接等情。
    • 9.
      摩西五经释义: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
    • 10.
      文网释义:⒈亦作“文罔”。 法网;法禁。《史记·游侠列传序》:“以余所闻,汉 兴有 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 之徒,虽时扞当世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司马贞 索隐:“违扞当代之法网,谓犯法禁也。”《明史·罗侨传》:“文网日密,诛求峻急。”清 钱谦益《瞿少潜哀词》:“世之盛也,天下物力盛,文网疎,风俗美。”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自 秦 迄 明,垂二千年,法禁则日密……上自庶官,下自亿姓,游於文网之中。”⒉特指文化禁令。鲁迅《书信集·致夏传经》:“但近来文网日益,虽有所感,也不能和读者相见了。
    • 11.
      文誉释义:工于为文的声誉。 唐 皮日休《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唯我与君堪便戒,莫将文誉作生涯。”宋 葛胜仲《虞美人·酬卫卿弟见赠》词:“怪来文誉满清时,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清 戴名世《温濚家传》:“先生年方少,有文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武后 时,有 深州 陆浑 人 张鷟 ……屡试皆甲科,大有文誉。”
    • 12.
      案准释义: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
    • 13.
      案奉释义: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 14.
      案据释义:⒈犹安定。 谓庇护。⒉依据。⒊旧式公文中引述下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据”。
    • 15.
      用夷变夏释义:用夷变夏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泛指用外来文化改造中国传统的东西。
    • 16.
      笔生花释义:相传 李白 少时,梦见所用笔头上生花,后来文才横逸,名闻天下。事见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后因以“笔生花”谓才思俊逸,文笔优美。
    • 17.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8.
      等因释义: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叙述上级官署的令文结束时。但叙述平行机关及地位在上的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为表示尊敬,也间有使用。
    • 19.
      等情据此释义:旧时公文套语。在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来文之后用此四字,下接如何办理等文字。
    • 20.
      等情释义:旧时公文、文契用语。常用于叙述下级机关等的来文终了时。

来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2.
      内开释义:公文用语,援引来文时用之。
    • 3.
      和氏璧释义:《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
      回鹘文释义: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 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 5.
      奇葩释义: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奇葩斗妍。这篇小说是近来文坛上出现的一朵奇葩。
    • 6.
      奉此释义:旧时公文用语。结束所引来文,继以“奉此”引起下文。
    • 7.
      拉哈伯释义:或作喇合;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来文“Rahab”意即广大,骄傲的意思。
    • 8.
      据此释义:依据这些--旧式公文用语,用于引叙下级机关来文之后,承接等情。
    • 9.
      摩西五经释义: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
    • 10.
      文网释义:⒈亦作“文罔”。 法网;法禁。《史记·游侠列传序》:“以余所闻,汉 兴有 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 之徒,虽时扞当世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司马贞 索隐:“违扞当代之法网,谓犯法禁也。”《明史·罗侨传》:“文网日密,诛求峻急。”清 钱谦益《瞿少潜哀词》:“世之盛也,天下物力盛,文网疎,风俗美。”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自 秦 迄 明,垂二千年,法禁则日密……上自庶官,下自亿姓,游於文网之中。”⒉特指文化禁令。鲁迅《书信集·致夏传经》:“但近来文网日益,虽有所感,也不能和读者相见了。
    • 11.
      文誉释义:工于为文的声誉。 唐 皮日休《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唯我与君堪便戒,莫将文誉作生涯。”宋 葛胜仲《虞美人·酬卫卿弟见赠》词:“怪来文誉满清时,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清 戴名世《温濚家传》:“先生年方少,有文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武后 时,有 深州 陆浑 人 张鷟 ……屡试皆甲科,大有文誉。”
    • 12.
      案准释义: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
    • 13.
      案奉释义: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 14.
      案据释义:⒈犹安定。 谓庇护。⒉依据。⒊旧式公文中引述下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据”。
    • 15.
      用夷变夏释义:用夷变夏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泛指用外来文化改造中国传统的东西。
    • 16.
      笔生花释义:相传 李白 少时,梦见所用笔头上生花,后来文才横逸,名闻天下。事见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后因以“笔生花”谓才思俊逸,文笔优美。
    • 17.
      等因奉此释义:“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18.
      等因释义: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叙述上级官署的令文结束时。但叙述平行机关及地位在上的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为表示尊敬,也间有使用。
    • 19.
      等情据此释义:旧时公文套语。在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来文之后用此四字,下接如何办理等文字。
    • 20.
      等情释义:旧时公文、文契用语。常用于叙述下级机关等的来文终了时。

来文造句

1.上级发来文件,绝不能照本宣科,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2.上级发来文件,应结合实际深入体会,考虑执行办法,绝不能照本宣科,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3.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4.火焰带来光明,解放人类于黑暗之中;火焰带来温暖,驱逐严寒和痛苦;火焰带来文明;让人们不再茹毛饮血。

5.他看起来文质彬彬,走起路来却大摇大摆,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让人刮目相看。

6.李叔叔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来文(la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来文是什么意思 来文读音 怎么读 来文,拼音是lái wén,来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来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