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两晋 两晋的意思
liǎngjìn

两晋

简体两晋
繁体兩晉
拼音liǎng jìn
注音ㄌㄧㄤˇ ㄐ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jìn,(1) 进。【组词】:晋级。晋升。晋谒(进见)。(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3)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组词】:晋剧。(4) 中国朝代名。【组词】:西晋。东晋。

基本含义

指两个晋朝时期,即东晋和西晋。也用来比喻两个相似的事物。

两晋的意思

两晋 [liǎng jìn]

1. 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两晋 引证解释

⒈ 西晋 和 东晋 的合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东西两 晋,兹选特难。”
唐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诗:“两 晋 家声须有主, 六朝 文雅别无人。”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老 庄 之説,盛於两 晋。”


国语词典

两晋 [liǎng jìn]

⒈ 史学上对中国西晋和东晋的合称(西元265~419)​。


两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附释义:两晋 南北朝 时世族豪门的依附者。
    • 2.
      决疑释义: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唐 白居易《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嵩 在 建业,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 3.
      劫火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4.
      嘉遯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5.
      实信释义:⒈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赵树理《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⒉确实相信。姚雪垠《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⒊真实可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 6.
      寖息释义:⒈逐渐繁殖。《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⒉止息;停止。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宫室、苑囿无所益,故民无暴赋横徭。”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清谈之风,因 桓温、殷浩 之北伐,朝廷清谈者寖息。”
    • 7.
      封执释义:《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唐 成玄英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復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原谓执持事物的界域,后引申为固执,执著。唐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序:“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执之惑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至于出纳移用,均会有无,则专吝封执,动相违戾。”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於是乃不恤守文之非难,扫除情见之封执。”
    • 8.
      强弱异势释义:异势:形势悬殊。比喻双方力量相关极远。出处:《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示例:今日战事,强弱异势,愚人犹知必胜,今乃反是,实因机为吴人,北土旧将,不肯服从,所以有此挫失呢。★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十五回。
    • 9.
      扬溢释义:犹洋溢。充满;广为传扬。黄远庸《北京之新年》:“大总统精神扬溢於眉宇,迥非去年初十日萧颯之时矣。”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盖 支公 与 道安 声名扬溢,或有曲为之解者。”
    • 10.
      改治释义:⒈犹修改,改动。《宋书·谢庄传》:“世祖 入讨,密送檄书与 庄,令加改治宣布。”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北本《寿命品》之三,佛説偈中有‘而与罗汉等’,《泥洹》作‘量与罗汉等’,南本亦然。则南本文字上之改治,亦稍有依《泥洹》者。”⒉犹改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 晋 元康 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
    • 11.
      旷岁释义:经年;长年。 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虽仅然於必知,亦苦心而旷岁。”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昔 婆罗门 兄弟,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岁无人应召。”宋 叶适《徐德操墓志铭》:“公在家时,惟以朔望日謁郡守,他官府旷岁不到,殊不识其处。”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 慧远 ﹞慨其道缺,乃令弟子 法净、法领 等远寻众经,逾越沙、雪,旷岁方反。”
    • 12.
      活剧释义:实际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吴沃尧《<两晋演义>序》:“自 周 秦 迄今,二千餘年,歷姓邅代,纷争无已,遂演出种种活剧,诚有令后人追道之犹为之怵心胆、动魂魄者。”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东方大都市 上海,前一天正演过暴露了人类兽性、剥除了文明面具的活剧。”茅盾《子夜》三:“可是此刻先跟我去看一件事--不!一幕活剧!”
    • 13.
      灭化释义:佛教语。犹涅槃、圆寂。亦指僧人死亡。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九章:“﹝ 达摩 ﹞常以四卷《楞伽》授学者,以 天平 年(公元534至537年)前灭化 洛 滨。”
    • 14.
      白直释义:⒈两晋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 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⒉干脆;爽直。
    • 15.
      第一义谛释义:同“第一义”。宋 王安石《答蒋颖叔书》:“佛説有性,无非第一义諦,若第一义諦,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一切世諦,于如来尽是第一义諦。”
    • 16.
      综理释义:⒈总揽;管理。《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几。”宋 苏轼《德威堂铭》序:“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使君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清 刘大櫆《吴节妇传》:“吴君 综理贾业,能扩而光之使日大。”⒉整理。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固 后坐 竇氏 事,卒于 洛阳 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三章:“故谓若欲综理已出一切经典,自知非一人所能为。”
    • 17.
      谤黩释义:怨恨毁谤。黷,通“讟”。《宋书·自序》:“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黷,璞 有力焉。”宋 欧阳修《论陈留桥事乞黜御史王砺札子》:“其虚妄谤黷之罪,可诛一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乃因弟子中颇有浇伪之徒,致起流言,大被谤黷。”
    • 18.
      賫送释义:⒈赠送。《商君书·垦令》:“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说唐》第十一回:“并指出今奉 唐节度 差遣賷送礼物,赶正月十五日,到 长安 杨越公 府中贺寿。”⒉持送。《水浒传》第一一二回:“次日,中军 从 耿 二参谋賫送赏赐到 丹徒县,宋江 祗受,给赐众将。”蔡东藩《两晋通俗演义》第六四回:“即遣从事中郎 韩博,賷送盟文,直达 江 南,约为声援。”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题纸发出,率同提调监试两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员弁约
    • 19.
      资赡释义:⒈资给;供养。 《晋书·石勒载记上》:“时多嗤笑,唯 鄔 人 郭敬、阳曲 宁驱 以为信然,并加资赡。”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五:“雍 族以 崔郎 甚有诗名,资赡每厚。”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二回:“年穀富穰,足以资赡。”⒉资财丰足。《晋书·郤詵传》:“故人居则资赡而知方,动则亲上而志勇。”
    • 20.
      过午不食释义:佛教戒律。每日一餐,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为病,宋 人言长年诀:夜卧不覆首,晚饭少数口。避瘴者诀:稍饮卯前酒,莫喫申后饭,似非常行之道。学佛者则过午不食,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过中不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两晋(liangj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两晋是什么意思 两晋读音 怎么读 两晋,拼音是liǎng jìn,两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两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