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害 [wū hài]
1. 诬陷。
英[injure by spreading false reports about;]
诬害 引证解释
⒈ 捏造事实来陷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太祖 时, 郭进 为 西山 巡检,有告其阴通 河东 刘继元,将有异志者。
引太祖 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 进,使自处置。”
叶紫 《星》第四章四:“为什么世界上偏偏有这样一些不开通的人呢?他们为什么只专门造谣,诬害呢?”
国语词典
诬害 [wū hài]
⒈ 捏造罪状加以陷害。
近陷害 诬陷
诬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诬陷释义:诬告陷害:遭人诬陷。
- 2.
陷害释义:设诡计害人:严防坏分子陷害好人。
诬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吹捧释义:吹嘘捧场:无耻吹捧。
- 2.
赞颂释义:称赞颂扬: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诬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世仇释义:春秋 时,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 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 2.
伺诈释义:谓伺机诬害。
- 3.
侵蔑释义:侵害污蔑,诬害。
- 4.
侵衊释义:侵害污蔑,诬害。《新唐书·窦参传》:“湖南 判官 马彝 发部令贜千万,令之子因权幸诬奏 彝,参 往按,直其侵衊。”
- 5.
林则徐释义:(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时,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成效卓著。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被派为钦差大臣。积极主持禁烟,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多次击退敌军。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清政府革职,充军新疆。在新疆兴办水利,开垦农田。1845年被重新起用。1847年任云贵总督。1850年受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义时,在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潮州。有《林则徐集》。
- 6.
莫须有释义:也许有;恐怕有。宋朝秦桧诬害抗金将领岳飞要谋反,有人问他有什么证据,他说:“莫须有。” 意思是“也许有”。后用以指凭空捏造(罪名)。
- 7.
讦害释义:告讦诬害。
- 8.
诬害释义:捏造事实来陷害:诬害忠良。
- 9.
谗孽释义:指好构陷诬害他人的人。 孽,通“糵”。
- 10.
赤舌烧城释义:比喻谗言为害严重。汉扬雄《太玄·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清陈本礼《太玄阐秘》卷一:“赤舌烧城,犹众口烁金之意。小人架辞诬害君子,其舌赤若火,势欲烧城。”
- 11.
邓廷桢释义:(1775— 1846)鸦片战争时期抗英将领。字维周,号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1839年任两广总督时积极协助林 则徐禁烟,严拿烟贩,训练水师,整顿海防。1841年初调任闽浙总督,7月初英侵略军舰队进犯厦门,率 部抗击。后受投降派诬害,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新疆。
- 12.
青蝇染白释义: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同“青蝇点素”。
- 13.
青蝇点璧释义: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同“青蝇点素”。
- 14.
青蝇点素释义: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