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 [dú zhì]
1. 一人治理;一人统治。谓独能按法治事。
独治 引证解释
⒈ 一人治理;一人统治。
引《墨子·尚同下》:“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
《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女主独治,诸 吕 相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⒉ 谓独能按法治事。
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独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务释义:⒈谋身治世之事。 《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汉 桓宽《盐铁论·论儒》:“孟軻 守旧术,不知世务,故困於 梁、宋。”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是将婴我以世务也。”《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説我不知世务。”⒉佛道、隐士谓尘世间的事务。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唐 陆龟蒙《四明山诗》序:“谢遗尘 者,有道之士也。尝隐於 四明 之 南雷,一旦访余来,语不及世务。”《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一住过了三四日,早晚説些经典或世务话,和尚都晓得
- 2.
久滞释义:⒈长太弃置。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始 九年举秀才”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欲令明主不独治,逸才不久滞。”⒉长久积存。《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唐 孔颖达 疏:“以官有畜积,恐其久而腐败,所以紓出官粟之畜积久滞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⒊长久滞留。唐 顾况《游子吟》:“游子悲久滞,浮云鬱东岑。”《说岳全传》第七九回:“幽魂久滞,忠节应旌。”
- 3.
代工释义:《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孔颖达 疏:“天不自治,立君乃治之;君不独治,为臣以佐之。”谓人臣辅佐君王,以代行天之使命。
- 4.
合族释义:⒈聚集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孔颖达 疏:“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孔丛子·独治》:“先王制礼,虽国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⒉全族,全族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不知我们 潮州 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 潮州 人□了他的祖宗,他造了这箇謡言,还要刻起书来,这不要气死人么!”⒊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晋书·孙旂传》
- 5.
失丧释义:⒈亡失。《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⒉指溃散。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四折:“逼的箇 吕温侯 逃命荒,八健将已中伤,杀的那败残军尽皆失丧。”⒊失去。《荀子·性恶》:“孟子 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恶也。’”⒋谓失去力量,衰败。《荀子·富国》:“人皆乱,我独治;人皆危,我独安;人皆失丧之,我按起而制之。”
- 6.
当身释义:⒈谓及于自身。 《国语·周语下》:“周 若无咎,萇叔 必为戮。虽 晋 魏子 亦将及焉。若得天福,其当身乎?”韦昭 注:“当其身祸尚微,后有继,故为天福也。”三国 魏 曹操《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晋 郗超《奉法要》:“且 秦 制收帑之刑,犹以犯者为主……若舋不当身而殃延亲属,以兹制法,岂惟圣典之所不容,固亦 申韩 之所必去矣。”⒉自身;本人。《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唐 李白《少年行》:“遮莫姻
- 7.
怙乱释义:谓乘乱取利。 《左传·僖公十五年》:“且 史佚 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杜预 注:“恃人乱为己利。”《孔丛子·独治》:“陈胜 既立为王,其妻之父兄往焉。胜 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无加其礼。其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唐 孟郊《感怀》诗:“犹闻 汉 北儿,怙乱谋纵横。”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然当是之时,怙乱要生,靡所不有。”
- 8.
辞去释义:⒈辞别而去。《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孔丛子·独治》:“叔孙通 遂辞去,以法仕 秦。”晋 陶潜《桃花源记》:“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⒉去世的婉辞。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老身姓 温,夫主姓 刘,早年辞去,别无儿男。”⒊辞掉,请求解除(自己的工作)。如: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到 上海 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