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京仓 京仓的意思
jīngcāng

京仓

简体京仓
繁体京倉
拼音jīng cāng
注音ㄐㄧㄥ ㄘ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组词】: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组词】:京族。(5) 姓。

cāng,(1)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组词】:米仓。粮仓。仓储。仓房。(2) 匆忙。也作“仓猝”。(3) 姓。

基本含义

指货物堆积如山,仓库中储存的物品堆积如山。

京仓的意思

京仓 [jīng cāng]

1. 大粮仓。

3. 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京仓 引证解释

⒈ 大粮仓。

《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薛综 注:“京,大也。”

⒉ 清 朝在 北京 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 朝阳门 内,海运、北新二仓在 东直门 内,太平、万安二仓在 朝阳门 外,本裕、丰益二仓在 德胜门 外,储济、裕丰二仓在 东便门 外。见《清会典·仓廒》。


国语词典

京仓 [jīng cāng]

⒈ 贮存米粟的大仓库。

《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⒉ 清代设于北京的十三个粮仓,分设在朝阳等门内外。


京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亏误释义:亦作“亏悮”。 差错。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暂借 淮 扬 漕米五六万石。待臣防过春汛,半年之后,收拾餘银,多方糴买,运还京仓。此只迟五六万石半年之运,臣必不敢亏误。”《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钧旨,教你两箇俱各用心。如有亏悮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 2.
      京仓释义:⒈大粮仓。⒉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3.
      京储释义:谓京仓的储备粮食。
    • 4.
      京运释义:指运往京仓的粮食。
    • 5.
      壅阏释义:壅遏。汉 刘向《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安(淮南王 刘安)壅閼奋击 匈奴 者,格明詔,当弃市。’”《明史·郭正域传》:“一贯 遂嗾给事中 杨应文、御史 康丕扬 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清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
    • 6.
      正兑释义:清代运送京仓的漕粮,充八旗﹑三营的兵食。
    • 7.
      般剥释义:搬运,驳运。《文献通考·国用三》:“往年南自 真州 江 岸,北至 楚州 淮 隄,以堰瀦水,不通重船,般剥劳费。”明 李东阳《郭公墓志铭》:“借京仓银为般剥费,以代市息。”
    • 8.
      麰麦释义:大麦。《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赵岐 注:“麰麦,大麦也。”亦泛指麦。《梁书·元帝纪》:“麰麦两穗,出於 南平 之邦。”宋 曾巩《喜晴》诗:“眼明意豁万事快,预喜来年麰麦丰。”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曰麰麦,入京仓,供内府之用。”

京仓(jingc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京仓是什么意思 京仓读音 怎么读 京仓,拼音是jīng cāng,京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京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