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 [jùn wàng]
1. 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汝南·周氏等。
郡望 引证解释
⒈ 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 陇西 李氏、太原 王氏、汝南 周氏 等。
引明 杨慎 《丹铅总录·郡姓》:“虚高族望,起於 江 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於 元魏 胡 虏之事,何足为据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群望》:“自 魏 晋 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第四,是 阿Q 的籍贯了。倘他姓 赵,则据现在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 陇西 天水 人也’。”
国语词典
郡望 [jùn wàng]
⒈ 一郡之中贵显的氏族。如昌黎为韩愈的郡望,故韩愈撰文时,常自称为「昌黎韩愈」。
郡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望立堂释义:是指姓氏宗族根据该姓氏的郡望、望族所在地建立宗族祠堂,命名堂号。 比如庾姓宗族祠堂之一“颍川堂”,就是以望立堂的。
- 2.
伯克图姓释义:伯克图氏复姓是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共有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杜氏、司氏、柯氏、卜氏、博氏、和氏、涂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鄂尔多斯、海拉尔、塔城为郡望。
- 3.
伯高姓释义:伯高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今已不再,皆简改为单姓高氏,融入了高氏大家庭,但其有个特征,即族人皆以荥阳、齐郡、渤海为郡望。
- 4.
四姓释义:⒈指四个姓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东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三国蜀有焦、娄、孟、毛四姓(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吴有朱、张、顾、陆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李善注);晋广陵郡有雷、蒋、谷、鲁四姓(见《晋书·刘颂传》);唐有崔、卢、李、郑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⒉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⒊泛指名门贵族。
- 5.
姓望释义:姓氏郡望。
- 6.
房望释义:房族郡望。
- 7.
摄代释义:替代。《左传·定公十三年》“寡人请摄”晋 杜预 注:“以己车摄代 衞 车。”章炳麟《文学说例》:“东人尟通小学,不知其可相摄代,则宜以废语为一暝而不復视也。”钱玄同《寄陈独秀书》:“弟今后作文,凡称人,悉用其姓名,不可再以郡望、别号、地名等等相摄代。”
- 8.
昌黎释义:⒈唐 韩愈 世居 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今 河北省 昌黎县)人;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唐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明 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清 周亮工《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柳州。”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⒉借指 韩 姓。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
- 9.
望地释义:郡望地位。唐 窦臮《述书赋下》:“国署年名,家标望地。”
- 10.
毕力扬姓释义:毕力扬氏复姓是达斡尔族、满族、蒙古族的共有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杨氏、毕氏、兰氏、何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辽东为郡望。
- 11.
系望释义:⒈世系郡望。 ⒉系心期待。⒊系心企望。
- 12.
郡姓释义: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薛氏,蜀 也,岂可入郡姓!’”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 13.
郡望释义:魏晋至隋唐每郡显贵的家族称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如太原王氏、昌黎韩氏。
- 14.
韩愈释义:⒈(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⒉(768韩愈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举进士。历官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