寖坏 [jìn huài]
1. 逐渐衰弛,败坏。
寖坏 引证解释
⒈ 逐渐衰弛,败坏。
引《旧唐书·郭子仪传》:“自兵乱以来,纪纲寖坏,时多躁竞,俗少廉隅。”
寖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彍骑释义:唐 代宿卫兵名。 玄宗 时因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用宰相 张说 的建议,以招募方式选 京兆、蒲、同、岐、华 等州府兵和白丁,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负担,称长从宿卫。开元 十三年改称彍骑。天宝 后,仅存虚名。《新唐书·兵志》:“盖 唐 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文献通考·兵三》:“高祖、武后 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 张説 乃请一切募
- 2.
待选释义:等待铨选。《新唐书·选举志下》:“故士人二年居官,十年待选,而考限迁除之法寖坏。”明 刘基《<吕周臣诗集>序》:“吕 君 周臣 由吏员累月日至九品,家居待选。”
- 3.
绵蕞释义:亦作“绵蕝”。亦作“緜蕞”。亦作“緜蕝”。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 欲为 汉高祖 创立朝仪,使征 鲁 诸生三十馀人,叔孙通“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餘人为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绵蕞”或“绵蕝”。《旧唐书·杜鸿渐传》:“鸿渐 素习帝王陈布之仪,君臣朝见之礼,遂採摭旧仪,绵蕝其事。”宋 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太常礼院,用歷代之礼,或不谨於典法,随时绵蕝,纲纪寖坏,制度日隳。”沉砺《感怀》诗之七:“叔孙 绵蕝曾
- 4.
考限释义:考绩的程限。 《新唐书·选举志下》:“故士人二年居官,十年待选,而考限迁除之法寖坏。”宋 王禹偁《仲咸就加郡印因以四韵贺而勉之》:“唯是謫官无考限,比君知问几时还。”